林木兒 作品

277.萬里扶搖(176)一更





事實上,從新明的建立,這種碰撞已經開始了。




說到底,這些事情的起因,不外乎是格物的興起產生的。




若是沒有格物,一味的矇昧,很多爭論就不會發生。自然就沒有而今的這個現象了!




桐桐便明白了,“漢武帝罷輟了百家,獨尊儒術,他取了當時有利於大漢的學說;而後,隋唐時期,玄學和佛家被百姓所歡迎,於是,掌權者便興了道教與佛教。”




四爺讚賞的看了桐桐一眼:“爭論就爭論,對錯哪有那麼絕對?主政者最重要的便是記住宗旨,你要解決的是天下面臨的問題,誰的理論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就取哪一部分!




優勝劣汰,在格物上沒有錯。不管是育種還是育苗,不都是優勝劣汰嗎?所以,這個詞看用在什麼地方了。你取這一部分用,就沒問題。爭論的越激烈,越能給你提供更多的依據。




所以,支持爭論,理可以辯,只管去辯。能解決問題的理就是真理!哪怕只是在這一階段是真理。你若是把自己放在爭論中的任何一方,那你就被裹挾,什麼事也做不成了。”




桐桐點頭,她就是這麼想的:羅君如有她的主張,這不是壞事!但她受常青蓮的影響,跳不出男女爭執的這個圈子,這也是她現階段的不足。




之後她會不會改變,現在不好說!但我不能跟她在這種事一直打轉。




我只要堅持,不論男女,誰有才用誰,誰合適用誰就可以了。做好自己的事,選他們的理念,擇優而用即可。




她就說:“所以,最後我這不是就沒跟她再吵吵嗎?吵來吵去,再吵三年都沒結果。這從來也不是誰說服說的問題,而是誰的理念能被更多人支持的問題。”




就像是玄學的出現,百姓覺得解決了很多想不通的困惑,所以接納了它。




就像是佛學在民間被認可,那一定是佛學中的一些點叫更多的人接受。




她這次又說,“總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此次我才真的更深一層的理解了這個話的意思。天下的未來從不是誰一言而定的……”




就像是新明之初,急切的解決問題,但卻有一個東西沒做好,那便是思想上的統一。當時的情況緊急,以君權駕馭,硬生生的拐了彎了。可理念在短時間內並沒有紮下更深的根來,或者說,理念與制度相悖,這一百七十多年的發展和出現的問題,追朔起來一定與這個有關。




天下的發展不應該是帝王或是當權者選擇哪條路,朝哪個方向發展,而是天下更多人選擇什麼樣的路,要朝哪個方向走。




天下人才是天下的主宰!唯有如此,朝前的路才是健康的。




如果說,百姓心中的太|祖和祖娘娘如神祗造就了一個奇蹟,那麼而今,誰也不能是神祗,不管是自己還是四爺,都只是大浪潮席捲下的一份子。




只能說站在船頭上,掌舵而已。掌舵嘛,它永遠得是左右不停的調整,如此,船才能朝著一個方向前進。




而各種思想的碰撞,就像是風和潮水,它們推著船一時這樣擺,一時那樣搖,一會子這邊力大,過會子那邊力大。




羅君如她們的想法就屬於其中的一股力量,而自己不管是跟她站在一起,還是站在她的對立面,加劇的都是船體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