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 24 章 君上最後的命令


秦堅持天下統一,拒絕分封,造就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帝國,讓天下士人黔首都認可自己是一國人的野心,究竟是否可行?

這局,究竟能破嗎?

朕已經沒有時間去尋找答案。

後世之人,是否能找到答案?

“活下去。”

“臣……遵令。”

……

“政治不清明,庶人生活艱難,他們就會逃離國家。”

“沒有禮儀道德,哪裡有利益,士人就會投向哪邊,他們就會背離君王。”

“秦皇霸道,庶人不敢不服,士人不敢不從。但秦皇會衰老,會生病,會變弱。”

“如果一個國家的穩定全靠秦皇一人的霸道,當秦皇變得弱小的時候,這個國家也會變得弱小。”

浮丘、毛亨和張蒼三人論述結束,劉邦和劉盈都聽得有點頭暈。

蕭何的話他們還能理解,這三位大儒的話真的太空泛了,他們好像聽懂了,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聽明白。

劉盈又捏住自己肉乎乎的下巴,裝作一個深沉的模樣:“這算是一個微觀陳述,一個宏觀陳述嗎?懂了,懂了。”

劉邦不相信:“你真的懂了?”

劉盈梗著脖子道:“真的懂了。”

劉邦對三位大儒道:“我和盈兒都沒聽懂。”

三人苦笑。

張蒼灑脫道:“聽不懂正常。如果很容易聽懂,荀子早就出仕了。我們三人遠不如荀子,只能陳述荀子的思想。連荀子都做不到的事,我們也難以做到啊。”

毛亨和浮丘皆面露哀色。

劉邦和劉盈交換眼神。

劉邦:這就是儒家一直難以得到君王重用的原因?

劉盈:阿父說得對!

張蒼又道:“雖然我們做不到,但我們可以為君王制定禮儀,尋找有道德的賢才。賢才多了,君臣一同摸索,總會想到讓天下‘大凝’的辦法。”

他笑道:“總之,先走,走慢些


慢慢摸索,就不會栽跟頭。”

毛亨和浮丘看向張蒼,沒想到張蒼會說出這樣的話。

他們都很沮喪,看不到前路,所以不想出仕。

既然自己看不到前路,又如何引領君王?

張蒼卻說,君臣同行,共同摸索?他這麼有自信,不會走錯路嗎?

“好啦,以後的事以後想。”張蒼拍了拍膝蓋,站起身來,“劉季,盈兒,你們不是很好奇荀子的著作嗎?毛亨帶了一些手抄本過來,要看嗎?”

劉邦想說自己從來沒有好奇過,但劉盈搶白:“要看要看!阿父好奇很久了!阿父最好學了!”

劉邦:“……”我沒有,我不是!

但劉盈都把他架起來了,劉邦總不能說自己不行。他只能硬著頭皮點頭。

劉盈看著經驗值暗樂。

又一把鑰匙到手!

……

秦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於平原津駕崩。

他為了等蒙毅,沒有去沙丘。

蒙毅自病房裡走出,收在袖口中的雙手有血液悄然滴落。

他悲痛又恭順道:“請太子節哀。君上閉眼前最掛念的就是太子。”

守候在小院外,準備伺機殺掉蒙毅的胡亥、趙高等人:“啊?”

蒙毅拱手:“君上有令,請太子急速回京繼位,以免生亂。”

胡亥傻乎乎指著自己:“太子?我?”

蒙毅疑惑:“自然。君上不是早已經把繼位詔書給趙高了嗎?”

胡亥和李斯看向趙高。

趙高:“???”

他額頭冒出冷汗。

蒙毅眉頭一皺,將胡亥護至身後。

胡亥:“??”

李斯:“……”

趙高:“?!”

其餘已經決定背叛秦始皇的胡亥、趙高、李斯的心腹:“?????”

胡亥的腦子快燒起來了。

秦始皇確實下達了詔書,但詔書是屬意扶蘇繼位。

趙高將詔書和秦始皇的印璽都交給了胡亥,所以胡亥親眼見過詔書。

現在蒙毅在說什麼?難道還有一份詔書?

或者……趙高交給自己的詔書是假的?或者父皇改變了主意,但趙高沒有告訴自己?

胡亥疑惑地看向自己的老師。

趙高:“……”你腦子怎麼長的?難道還懷疑我嗎?我藏讓你繼位的詔書對我有什麼好處?

而且你沒有一點自知之明嗎?!你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憑你從未學過如何治國,始皇帝又不是得了失心瘋,怎麼可能將大秦交給你?!

但趙高不能將心裡話說出口。

蒙毅當眾質疑他,他若想要胡亥繼位,只能道:“是,太子繼位的詔書當然在我這裡。”

蒙毅鬆開眉頭:“那趕緊將詔書交給太子。太子,我們需要迅速回京。丞相,請你領兵開道。”

李斯茫然:“啊?好。”

蒙毅護著胡亥,讓胡亥去給秦始皇告別。

他低頭看了一眼自己鮮血淋漓的掌心,鎮定自若。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合一,其中一章補昨日欠更。

昨天熬夜熬到一半發燒,今天上吐下瀉,更新慢了。還好昨天提前請了假哈哈哈。再也不熬夜了,這兩天熬夜,爆發了嚴重的家庭矛盾,家人就差指著我脖子上的手術傷口問我是不是想自殺了(慘)。但太卡文了,我也沒辦法,還好磨出來了,以後不會熬夜了

(<a href=".co.co)(com),
我發誓。</p>
                          

碎碎念:

1、荀子《議兵》:

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彼貴我名聲,美我德行,欲為我民,故闢門除塗,以迎吾入。因其民,襲其處,而百姓皆安。立法施令,莫不順比。是故得地而權彌重,兼人而兵俞強:是以德兼人者也。

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埶,故民雖有離心,不敢有畔慮,若是則戎甲俞眾,奉養必費。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

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貧求富,用飢求飽,虛腹張口,來歸我食。若是,則必發夫掌窌之粟以食之,委之財貨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已期三年,然後民可信也。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國俞貧:是以富兼人者也。

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

兼幷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

齊能幷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奪之。燕能幷齊,而不能凝也,故田單奪之。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趙不能凝也,故秦奪之。

故能幷之,而不能凝,則必奪;不能幷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能凝之,則必能幷之矣。

得之則凝,兼幷無強。古者湯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無他故焉,能凝之也。

故凝士以禮,凝民以政;禮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謂大凝。

以守則固,以徵則強,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這一段話的簡單意思是,打下來的土地要消化掉才能變成國力,否則就是拖累。

2、

秦國一直是用擴張減輕國內矛盾,所以當秦始皇做出“黔首自實田”的錯誤決策,導致物價暴漲後,他就路徑依賴,發兵征討匈奴和百越,然後大秦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