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

  “這是……大明皇宮?”

  “天啊,這世間有如此雄偉的宮殿!”

  “怎麼可能,這是人力所能辦到的嗎?”

  ……

  當五人穿過奉天門,看到平臺上的奉天殿,即便李寔都受到很大的衝擊,其他四位初見的使者已經驚得目瞪口呆。

  在這一刻,他們感受到自己跟這個帝國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國力壓根不在一個層面上。一旦他們跟這個王朝作對,那麼他們絕對是自尋死路。

  今日是望朝,文武百官早已經站在殿內和殿外。

  隨著殿中進行宣召,禮部左侍郎帶領五位使臣一起走向那座金碧輝煌的奉天殿。

  李寔是十分精通漢語,其他四國雖然或多或少懂一點,倒不需要四夷館的官員幫忙翻譯,看到前面的李寔動了便是跟隨。

  身穿龍袍的朱祐樘並沒有將視野侷限於國內,亦是早已經蒐集周邊藩國的信息,正淡淡打量五位進殿的使臣。

  若說琉球國、呂宋、朝鮮和占城的到來算是意料之中,那麼黎朝使臣則是出乎意料。

  黎朝是他們所創立的國號,但對外還是自稱安南。由於明朝戰略放棄安南,黎利藉機而起,於1428年稱帝,史稱後黎朝,跟明朝訂立三年一貢之例。

  現在後黎朝的第五位皇帝叫黎思誠,是黎利的孫子,年僅十八歲便被擁為帝,而今已經在位十八年。

  只是黎思誠在位期間,跟明朝產生了外交摩擦,一度出兵佔據廣東憑祥縣等地方,更是駕雙桅大船越境搶東京灣劫掠和偷撈珠池。

  兩國的關係已經出現了裂痕,只是不知是出於何種緣故,黎思誠此次還是派遣官員打著安南使臣的旗號來朝貢。

  “外臣前來賀新皇登基,上貢大珠二十顆、象牙十對,銀器十件、白布十匹、瓷器十個,祝陛下萬壽無疆。”

  劉瑾上前檢查貢品,這些貢品在登記後,便會入內庫。

  郭鏞早已經知道對方所贈的貢品,便是展開聖旨道:“安南使臣禮部尚書黎昕聽旨!”

  安南黎朝沿用六部和六科等明制,只是設左右相國,算是保留著相制,整體更像是借鑑了宋朝官制。

  “外臣迎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使臣禮部尚書黎昕不敢有絲毫犯諱,當即便是跪迎聖旨道。

  這種朝貢早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流程:各國使臣帶著一批貢品,大明皇帝則給予封號、銀印或賜服,以及一些價值不菲的賞賜。

  按大明“薄來厚往”的原則,不論對方拿來多少值錢的貢品,大明這邊都不會讓對方吃虧。

  朱祐樘並沒有做出大的改動,只是面對越來越放肆的安南,便是在賜品的同時進行申斥道:“今聞安南練兵,時而駕船東往,欲染明境,此等傳言朕不宜輕信。然一旦言多,又有越人越境生事,朕年少易怒,免不得效仿大宗之故事,故望國王節制臣民,免生戰端!”

  雖然不認為幾句威脅的話能讓同樣享受萬人跪拜的安南國王黎思誠收斂,但現在自己已經警告了,接下來發生摩擦便能師出有名。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使臣禮部尚書黎昕感受到大明皇帝的血性,當即便忐忑不安地跪謝道。

  另外四位使臣逐一上貢,走完了朝貢的流程。

  除了朝貢之外,還有接下來的宴儀,這是負責接待五國使臣。

  朱祐樘讓禮部尚書徐瓊按慣例招待,而他則是在養心殿的御書房單獨召見了朝鮮使臣李寔。

  李寔在上次出使有功,剛剛返回朝鮮後,已經由從二品的兵曹參判升任正二品的兵曹判書,故而整個人顯得更有精神。

  “李卿,素聞你是好書之人,朕允你在此挑上兩本,如何?”朱祐樘正在閣樓看書,對被詔進來的李寔道。

  李寔帶著自己的隨從進來,正奇怪前面的書桌前的龍椅為何空蕩蕩的,在聽到聲音後,這才驚訝地抬頭。

  在看到閣樓上的朱祐樘,便是急忙表態道:“這裡是陛下的藏書之地,外臣不敢奪愛!”

  “華夏有句古話叫:寶刀贈英雄,紅粉贈佳人。你既不是佳人,亦非英雄,賜你兩本書正好合適,你便不要推辭了!”朱祐樘對李寔的觀感不錯,便放下手中的書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