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文氣在贛,命途多舛

  劉吉倒是能夠將事情處理得漂漂亮亮,對自己這個帝王亦是忠心,但卻少了一種開創精神,只能勉強算得一個合格的首輔。

  不過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天定,就像萬安突然就這樣沒有了一般,現在的帝國或許就不存在良相。

  正當京城還在冰雪的覆蓋之中,遠在萬里之外的江西已經迎來了春意。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正其心者,先……”

  ……

  在江西遼闊的大地上,各個學堂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這裡顯得人文鼎盛,而江西時下的文氣確實是冠絕全國。

  建文朝唯一一場殿試中,科舉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吉安人,從而誕生了“吉水中全榜”的典故。

  永樂時期的第一場殿試中,全國四百七十名進士,江西人佔據一百一十三人之多,在一年科舉考試中,狀元,榜眼,探花仍舊被江西人“包餃子”,全國前十,江西佔據五個名額。

  正是如此,亦有了“吉安府自古多狀元,江西省自古多進士”的佳話。

  泰和縣,受吉安府所轄,因地處吉泰平原,故而這裡適宜農業生產,致使很多子弟可以通過讀書謀取仕途。

  尹家村,一個遠離縣城的小村子,但這裡地處平原,遼闊的田野處處有勤勞民夫正在忙碌的身影。

  在村口的那片松林中,竟然出現一座頗有規模的書院,書院門前懸著“青松書院”匾,裡面傳來了孩童的朗朗讀書聲。

  一個肥胖的小老頭乘坐馬車匆匆而來,臉上顯得十分焦急的模樣,從馬車下來便一頭扎進書院裡面。

  當看到自己姐夫在這裡的時候,當即便哭喪著臉求救道:“姐夫,還請救救我!”

  正在背誦的學生被打擾,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而後齊刷刷地望向端坐在前面的先生。

  尹直頭戴一方儒巾,身穿一件跟道教法袍相似的氅衣,寬袍大袖,腰間挺直,宛如是世間最標準的教書先生。

  此刻正在這裡監督學生溫書,看到突然闖進來的妻弟,不由得微微蹙起眉頭,心裡並不喜歡自己教書被打擾。

  在交代自己得意弟子嚴默後,便將自己的妻弟帶到旁邊的值房中:“你何故如此慌張,究竟怎麼回事了?”

  “姐夫,你一定要救我啊!”嚴肅的眼睛噙著淚花,顯得滿臉乞求地道。

  尹直認真地打量自己的妻弟,顯得十分鄭重地表態:“我雖在官場還有一點人脈,但若是作奸犯科之事,你還是請回吧!”

  他尹直是天生的神童,年少便中得秀才,那時可謂是意氣風發。在江西鄉試順利高中後,更是成為名震江西的天才舉子。

  景泰五年,在會試中高居第二,時年僅僅二十三歲。

  雖然在接下來的殿試排名並不高,但憑藉年齡和會試第二的排名,加上自己的面容有南方人的秀氣,得以藉助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

  在當時,他如果知道這條人人羨慕的儲相之路會如此艱難,他絕對會選擇放棄進入翰林院的機會,哪怕是要被外放地方知縣。

  三年後,他成功留在翰林院出任翰林編修,成為一名清貧的翰林官。

  歷經十幾年的翰林官生涯,雖然他沒有混得帝師的身份,但修《英宗實錄》有功,後得到憲宗的賞識。

  就在官場中人都認為自己是可有可無的時候,甚至認為自己逐漸遠離政治中心,但成化十一年那年春,他以翰林院學士超遷至禮部右侍郎。

  此次升遷是通過中旨授職,並不是文官集團所崇高的廷推,且自己此次屬於超遷,所以遭到文官集團的非議。

  不過在翰林院苦熬了這麼長時間,他亦是早已經看清朝中那幫偽君子的嘴臉,故而選擇跟萬安那般走上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