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一十七章 江南你是真該死啊

  工部尚書賈俊的心裡微微一動,便是認真詢問道:“劉尚書,這個方向是沒有錯,但該如何層層施壓下去,又如何讓整個江南的百姓都接受新錢呢?”

  “自然要對推行不力的地方官員進行問責!凡是不積極的州縣,不僅州縣要免職,連同知府都要進行懲處!”兵部尚書劉宣避免後面的問題,卻是揪著地方官員的積極性做文章道。

  吏部尚書李裕掌握百官的升遷,卻是輕輕地搖頭道:“劉尚書,新幣在江南推行不力,固然有部分官員懈怠,但而今想要跟宋澄那般為民請命的地方官員亦是不少。以知縣為例,一縣之地有輔官、吏員和衙差,一旦下面的人不幹活的話,知縣想幹活亦做不成任何事!”

  “李尚書,你此話怎麼像是幫地方官員開脫呢?”兵部尚書劉宣的眉頭蹙起,卻是對李裕的動機進行質疑道。

  禮部左侍郎周經等官員並沒有地方官的履歷,現在聽到李裕這一番袒護地方官員的言論,亦是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

  吏部尚書李裕知道在場有些官員過於理想化,便滿臉認真地道:“別看知縣風風光光的,但咱們大明官員都是流官,僅僅帶著幾名隨從到地方上任,甚至連當地的方言都聽不懂。反觀吏員和衙役都是本地人,而這些人通常都跟地方大宗族和鄉紳有關,所以新幣推行不暢並不能一昧地怨地方官員懈政!咱們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這才好對症下藥!”

  雖然他沒有知縣的任職經歷,但亦是地方擔任監察御史,還出任過山東按察使和陝西布政使,加上擔任吏部尚書以來亦是認真聽取下面官員的工作報告。

  結合著自己實際的工作經驗和下面官員彙報上來的情況看來,他意識到衙門吏員和差役的重要性,這幫人一旦聯合甚至可以輕鬆將知縣的權力架空。

  此次廢除銀本位制在江南推行不暢,新幣遲遲打不開局面。如果僅是幾個地方如此,那麼自然是該地的官員怠政,但整個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便不能全怨地方官員不作為了。

  雖然匪夷所思,但一些偏遠的地區,其實會出現知縣害怕當地吏員的情況,甚至不敢受理有關吏員的案子。

  如廣東下面的新安縣便發生一個頗為神奇的案子,負責選拔的承行吏員遭到同僚陸榮祖毆打致死,結果新安知縣居然不敢管,直到苦主的親屬上告廣州府才被懲治。

  “既然吏員和衙差才是禍首,那麼咱們便問責吏員和衙差!”徐瓊得到李裕透露的情況後,當即便進行表態道。

  不等李裕有所表態,劉宣顯得苦澀地道:“徐閣老,這下面的吏員和衙差是吏滑如油,且不說基數過大,而且他們不見得稀罕那份差事!”

  大明的官員通常都是寒窗數十載才謀得的差事,亦有不少官員想要施展抱負,更是肩負著一族的興衰,所以前途對他們是命根。

  只是吏員和衙差都是底層人混一口飯的差事,如果有人給足了銀兩,壓根不會在意會不會被朝廷革除職務。

  正是如此,朝廷能夠以前途要挾地方官員做事,但涉及成千上萬的書吏和衙差操作起來十分的困難。

  “這……那該如何是好?”徐瓊發現事情還真是如此,頓時傻眼地道。

  吏部尚書李裕和工部尚書賈俊默默地交換一個眼色,這個徐瓊雖然對皇帝有足夠的忠心,但其眼界和才能還是有所欠缺。

  面對這種棘手的問題,堂堂的閣老怎麼能撂挑子呢?

  “本官當年在湖廣丈量田畝,遇到的阻礙同樣數不勝數,只是誠蒙陛下器重,以湖廣總督的身份凌駕湖廣諸官之上,對中底層官員和吏員更有直接罷免之權,方使宵小敢怒而不敢言!既然現在無法通過政令的方式推行於江南,那麼本官以為可派遣欽差重臣下江南,總攬廢除銀本位和推行新幣的事務。”劉忠結合自己在湖廣的經驗,亦提出自己的提案道。

  “此法似乎可行!”

  “推行新幣不比丈量田畝,新幣要求人家配合!”

  “不管如何困難,當派遣一位重臣下江南主持大局!”

  “京城離江南太遠了,確實得派大臣前往總攬大局,對阻撓之人亦可當場懲治!”

  ……

  兵部尚書劉宣等官員得知劉忠的提議,雖然新推新幣確實不像丈量田畝那般簡單,但亦是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閣樓上,茶香嫋嫋。

  朱祐樘接過韓幼英遞送過來的茶杯,亦是默默地品嚐著手中的香茗。

  其實他有意派遣重臣下江南總攬大局,只是江南的局面比很多人所想要複雜得多,存在的阻力極難推動分毫。

  雖然他一直身處京城,但一直默默關注江南的動靜,卻是知道江南那些大家族正在慢慢抱團對抗著朝廷的新幣。

  “陛下,臣等合議請擬一重臣下江南總攬推行新幣一事!”經過在場重臣的表態後,首輔劉吉朝著閣樓上的朱祐樘請示道。

  劉瑾望了一眼朱祐樘,便用特有的嗓音道:“陛下準諸卿所請,不知誰能勝任?”

  此話一出,下面頓時安靜下來。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機遇,但亦是一個挑戰。

  如果他們能夠將事情辦好,那麼自然可以像劉忠那般,以六部尚書的身份重返朝堂,甚至得到陛下的親自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