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五百三十四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


                 若是到蠻夷之地就職,不說那裡的生活十分艱苦,跟煙花如畫的江南相比簡直是地獄和天堂之別,而路途的顛簸更是超乎想象。

  像前往美洲大陸都要半年,往返都得花費一年的時間,這跟流放又有多少區別?

  偏偏地,前往海外任職同樣存在重大的人生機遇。

  多少海外歸來的將領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海外任職的官員更是得到高官厚祿,東海總督徐世英現在掛著軍機閣閣臣的名頭。

  他們現在其實所面臨的並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目,而是一種人生的選擇。

  如果他們選擇拒絕前往海外任職,那麼吏部應該不會違揹他們的個人願意,他們仍舊能夠以新科進士的功名進入官場。

  只是後果同樣顯而易見。他們固然可以在國內享受優渥的官員生活,但待遇必定要落後於這幫敢於出海闖蕩的同年,將來的仕途亦可能黯然無光。

  如今的弘治皇帝是出了名的務實,弘治皇帝當年便打倒紙上治國的清流,而是選擇了在地方敢大開殺戒的王越等人。

  若是將來朝堂有什麼好的位置,那麼必定是屬於敢於出海為大明開拓的人,而不是安於在國內享樂的不思進取者。

  正是如此,偌大的考場足足有六百名考生,但面對一道十分簡單的選擇題的時候,卻是久久不能下筆。

  唐寅臉上的輕浮不見了,在一番苦苦抉擇後,最終還是在潔白的紙上寫下: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雖然他是出了名的輕浮,亦喜歡留連於煙花之地,但其實這些都是表象。

  他作為大明王朝的一員,從小接受純正的華夏教育,自然是想要精忠報國。只是他的詩詞和繪畫天賦太高,自然難免沉淪在煙花柳巷之中。

  此次因自己的狂妄而遭到質疑,更是引發了一場重大輿情,讓他見到了人情冷暖,亦是得到了真正的成長。

  若不是朝廷清明,天子賢能,那麼事情真不知會朝哪邊發展。現在有著證明自己的機會,他真的要錯過嗎?

  正是如此,他選擇同意前往海外就職,既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抉擇,亦是要向世人證明自己並非僅僅只能寫詩繪畫。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王守仁至今都想著推動大明開發澳洲的鐵礦,當即洋洋灑灑地寫起文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倫文敘同樣選擇勇於前往海外,在書寫的時候,眼睛中閃過一份大義凜然。

  他是貧寒的農家子弟,從小見慣了人間疾苦,亦是親眼見證弘治朝的由衰而盛。

  他沒有像其他人那般排斥海外,原本廣東被視為南夷,但現在廣州城的發展其實一點都不比江南差。

  雖然前往海外確實比較辛苦,且存在很多未知的危險,但這未嘗不是一種新的人生體驗,亦將是他成長的一部分。

  正是如此,他決定進行一場人生豪賭,亦希望能夠從海外給大明王朝的底層百姓帶回來更多的資源。

  六百名考生陸續落筆,作出了自己的人生的一個抉擇。

  “父母在,不遠遊!”

  “吾欲靜處為美丈夫而已。”

  “吾已衰矣,不復能至海外為皇上分憂。”

  ……

  雖然有不少人選擇勇於前往海外任職,但大部分的考生並不願意承擔這種風險,而是表達留在國內任職的意願。

  人生就像是一個十字路口,其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隨著試卷紛紛上交,一切都已經是蓋棺定論。

  跟來時一般,六百名考生排列整齊地走出了午門,從午門離開紫禁城。

  “吾與一甲無緣!”

  “海外多艱,不去美哉!”

  “吾知老時悔恨,然乃不敢往!”

  ……

  很多考生們已經不再抱幻想,心裡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垂頭喪氣。

  一個江西考生心存幻想地道:“沒準這第二道題只是例行詢問咱們的任職意向,並不計入殿試成績呢?”

  “呵呵……你大概不曉得御書房牆上掛的牌匾寫的是啥吧?”一個年長的考生顯得嗤之以鼻地道。

  江西考生湧起不好的預感,於是認真地詢問:“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