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五百三十四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年長的考生給出答案。

  此話一出,周圍的考生恍然,但亦是無奈地嘆息。

  他們遇上百年難得一遇的明君按說是天大的好事,但對一些懶散的人而言,似乎不見得全都是好事,現在的官場著實是太捲了。

  隨著殿試結束,審卷便是開始了。

  由內閣首輔尹臺主持,十二位重臣參與其中。

  殿試的試卷並不會“譽抄”,僅僅只是糊掉考生的名字,呈到閱卷官手裡的是原卷。在理論上,閱卷官可以通過字跡來判定是某位或幾位考生的考卷。

  只不過殿試的工作量比較少,而時間上很充裕,跟鄉試和會試八位同考官瓜分考卷的審閱方式不同,殿試是每個閱卷官都要審閱一遍並評分。

  以王守仁為例,即便某位重臣認出王守仁的試卷給了高分,但其他的考官只要不舞弊,那麼成績還是相對客觀的。

  內閣首輔尹臺在開始閱卷之前,直接錘死了某些考生:“咱們的試卷等級分為五等!按咱們剛才所商量的那般,不表達出海任職意願的考生最高等級只能是四等!”

  此話一出,大部分想要安於現狀的新科進士註定很難拿到高分了。

  “一切依照陛下和元輔安排!”在場的重臣鄭重地表態。

  雖然第二道考題是皇帝提出的,但他們亦是雙手贊成。

  因為考試成績好,便可以安心地呆在舒服的職位等升遷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大明用人更加實用型人才。

  現在這幫沒有勇氣出海的新科進士,只能從更底層做起,而將來大明王朝的國之棟樑將會傾向選用有海外履歷的官員。

  大明王朝現在選拔人才的方向正在悄然改變,正越來越重視敢於承擔責任和努力進取的實幹型人才,亦將是大明王朝繼續騰飛的引擎。

  僅是一日,殿試的名次出爐。

  由於他們無權敲定一甲進士的歸屬,尹直等人在排好其他考生的名次後,便將最優秀的十二份考生試卷捆好交由皇帝定奪。

  朱祐樘在看到十二名考生的名字後,注意到竟然有一個出乎意料的名字,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揚,亦按著慣例舉行小傳臚。

  翌日,陽光明媚。

  自從弘治朝開始,小傳臚便在西苑舉行,而地點通常都選在聽潮閣前的空地上。

  朱祐樘現在處理政務是越來越得心應手,特別培養大量能幹且敢於扛事的官員後,不再是事無鉅細都送上來了。

  由於批閱奏疏的工作量少了,所以他的時間充裕。

  朱祐樘亦想見一見後世中的名人,故而擺駕親自前來聽潮閣主持這一場小傳臚考試。

  “臣敬問聖安!”王守仁等十二位新科進士見到皇帝親至,亦是壓抑著激動的心情施禮道。

  他們都是經歷了弘治朝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大明王朝,即便是狂如唐伯虎這種江南才子,亦是不得不承認而今的帝王是百年難得一世的明君。

  唐寅其實在弘治下江南的時候,遠遠見過坐在龍輦上的弘治,但現在如此近距離接觸,讓他的心臟砰砰地狂跳。

  倫文敘亦是將頭放得低低的,生怕對朱祐樘有所冒犯。

  王守仁終究是王華的兒子,而王華極為得寵,以致他顯得最為從容,但心裡更清楚地知曉眼前皇帝開創如今盛世那份大刀闊斧的魄力。

  小傳臚其實就是筆試完成後,皇帝親自對新科最優秀的十二名進士面試,這樣更有利於選才。

  “朕安,平身吧!”

  朱祐樘坐在閣前的龍椅上,亦是審視著這幫天子驕子。

  原以為唐寅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倜儻公子哥,但來到自己面前連頭都不敢抬,整個人壓根沒有外界所傳的輕浮,反倒是一個顯得十分穩重的青年男子。

  “今年的小傳臚考了啥?”

  “不會像當年那般讓他們十二個養草魚吧?”

  “年年的花樣都不同,本屆應該不會重複!”

  ……

  外界得知西苑正在舉行小傳臚的時候,亦是紛紛進行猜測皇帝的考核內容,亦是想知曉自己能否破解到皇帝的真正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