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1

沒成想上一秒還在感嘆小李杜的人生之悲,下一秒竟然直接換課文了,眾人都有些難以轉換情緒。但新事物總是更容易吸引到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對水鏡上的內容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興化以東,白駒場。




隱居在此的施耐庵只刷了一眼便“噌”的一聲站起來,瞪著眼睛半是驚詫半是激動:“林教頭!莫不是我的書?!”




先前楚棠說破宋江潯陽樓題反詩,正中他構思的情節,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也正是他書中一目,水鏡此番,竟是要講授他的話本了麼?他的話本也登上了教材?!




呼出口的氣息微微急促,施耐庵只覺自己一顆心怦怦直跳。




唐朝。




李白一打眼便注意到圖上工筆描繪的人物,情不自禁地出口讚歎:“好個魁梧的漢子!”




他生性落拓,有豪俠之風,圖上這人物提槍戴笠披風獵獵,槍上還挑了個酒葫蘆,真是說不盡的豪俠風度,一下子便合了這位詩仙的眼緣。




杜甫也先讚了一回畫中人物的惟妙惟肖,轉而唸叨著水鏡上的標題,道:“圖中這漢子想必就是文題裡的林教頭了吧!風雪為節令,山神廟為方地,看起來不像詩文,倒似坊間雜說。”




酒樓。




杜牧斂下感慨心事,品評道:“風雪一詞,倒有落拓蕭瑟之感。”




北宋。




蘇軾臉上添了幾l分正色:“我朝慣將教授武藝之人稱作教頭,這林教頭是我大宋的人物?”




“教頭是武師一類人物,應少有作傳,況此文題頗類話本名稱,想必是話本一類文章?”蘇轍給出自己的猜測。




“雖是話本,但也是宋時人物,不知又會牽涉出怎樣一段故事。”蘇洵接過話頭。




他這話說得語氣頗為複雜,先前蘇、辛、李三篇詞作,宋代詩文雖然得以揚名,但大宋可是被結結實實罵了一通,還讓諸天萬朝看了笑話,如今又是一件宋朝事,還不知會被如何評說,他們的心情當真是既期待又忐忑,矛盾極了。




與此同時,明清兩代的許多文人百姓卻是相當激動。




明清之時書商不勝枚舉,話本小說極度流行,依託此類文本的民間技藝也佈滿市集瓦肆,水滸的故事傳播範圍相當廣泛,眾人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興奮道:




“呀!林教頭,是豹子頭林沖啊!”




“水滸!這是水滸的故事,我去茶樓聽了三回!”




“切,這算什麼,看我的,袁無涯先生新刊百二十回本《水滸全傳》!你有嗎?”




“百二十回本不好,我這個,百回本!”




“什麼百二十回百回,我又不識字,看什麼書,自去茶樓聽去。林教頭的故事說得好啊!”




......




蘇州。




本便對《水滸傳》極為推崇的金聖嘆一看水鏡裡的內容就坐不住了,迅速將自己翻閱了無數次並寫了密密麻麻批註的書冊拿出來,當即拍案叫好:“講授




水滸,有眼光!”




他第一次覺得楚棠的品味同自己如此相似。




另一邊,好友撞了撞李贄的肩膀,笑著道:“竟是講到了林教頭,《水滸》可是你平日最喜歡的話本子。”




李贄也難掩欣喜:“不知後世會如何看待這本奇書。”




他有些期待。




但楚棠向來不按套路出牌——【在正式講課之前,我們先來點輕鬆的東西提提神。】




一心想要看下文的眾人緩緩打出一個:?




我們精神挺好的並不需要提神謝謝!




大家還沒腹誹完,只聽水鏡裡傳來一陣急促的鼓點,直像要把人的心神攫住似的。鏗鏘的樂聲後,一個粗獷的男聲高唱:




“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




伴隨著激昂的音樂,一個個形態各異的人物爭先恐後出現在水鏡上,直將人看得眼花繚亂。




眾人:......




魯莽了,這下確實更精神了。




未央宮。




小酒配公文的劉徹差點被杯中佳釀給嗆到:“什麼玩意兒?!”




猛然吼一嗓子嚇誰呢!




一旁的衛青不防也被這一嗓子震了一下,遲疑著道:“這曲子和楚姑娘之前放的似乎大有不同?”




他們是聽過後世的音樂的,《水調歌頭》空靈清澈、《補天裂》悽愴悲慨、《易安難安》哀婉如泣,文辭也頗見文雅,而水鏡里正在播放的這首卻是豪邁高亢,像個振臂一呼的魁梧俠士在嘯歌似的,唱的還是俚俗白話。況且楚棠先前也露過臉,怎麼說呢,看著文文秀秀一後輩,聽的竟然是這種曲子?




這反差也太大了吧!




堂下的司馬相如同樣滯了一瞬,但他頗通樂理,經過一開始的錯愕之後倒似被這曲樂感染了似的,跟著曲指打了幾l下節拍,若有所思地說道:“節奏鮮明頓挫,是首好曲子。”




劉徹恢復到波瀾不驚的狀態,聞說這話頗為嫌棄地看了司馬相如一眼,他對這個害得自己差點被嗆到的音樂暫時沒有什麼好感,輕蔑道:




“低俗!”




司馬相如:???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