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710 兩江“牛馬”風雲


                  第710章兩江“牛馬”風雲

  今年在各地的“高考狀元”填志願問題上,京城top2在兩江省遭遇了“滑鐵盧”,原本“圍追堵截”的方法失效了。

  去年通過做家長和學校老師工作,還有一些各種各樣的承諾,效果還是不錯。這也是京城“人才計劃”中的一環。

  之所以要這麼幹,也是因為前幾年不管是京華大學還是京城大學,在多個高考大省都沒有形成優勢。

  張浩南那一屆京華大學在兩江省的分數線連前五都沒有進,可想而知京城方面的壓力。

  “造神”從來不是隻造“神”本身,還要造“神殿”。

  所以從策略上來說,京華大學和京城大學的操作是非常驚豔的,僅用三年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全國範圍內的碾壓式學校名片打造。

  今年在兩江省的挫敗,實在不是京城top2的招生辦老師們工作不力,而是今年兩江省的地方財政逆天的好。

  大基建帶來了肉眼可見的機會,以土木為例,江北地區固然是兩江工業大學的“土木狗”們吃到了頭湯,但“死對頭”共濟大學的“土木狗”不代表就沒趕上好時候。

  恰恰相反,因為浙北南運河航道疏浚工程,其實比兩江工業大學還要早那麼一丟丟。

  而通常來說,體制內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要高兩三個檔次,重本概率非常大。

  折射到商業活動上更為明顯,同樣都算是經濟相對較好的地區,兩浙省以“行商”為主流,而兩江省以“坐商”為主流。

  這種產業端的發力,最先感受到水溫的,毫無疑問是體制中的家庭。

  建康、餘杭兩個省會城市,各自報考兩江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和共濟大學土木工程的比率,都比過去三年多了十幾倍。

  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省份,可能體制內家庭出身的孩子,重本率是普通家庭、農村家庭孩子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這種“歪風邪氣”,顯然就打亂了京華大學和京城大學招生辦老師們的佈置,計劃趕不上變化,社會上輿論、風潮,都讓家長們保持了前所未有的“冷靜”。

  其實原本工作就難做,因為兩江省的學生,不管江南還是江北地區,都普遍有一個特點,不願意出省。

  不是招生辦不努力,而是確實有難度。

  哪怕是兩江省的江南地區,這個比率也差不多有百分之五十五以上。

  所以,兩江省、兩浙省這種經濟相對較好,又是傳統高考大省的省份,往往會出現明顯的“風向標”。

  若非名校不能擺在家門口,他們連縣市都不想出去。

  少年追隨“偶像”甚至是“恩人”的腳步,幾乎可以等同於追逐夢想,報恩這種情感可能比重都沒那麼高。

  而有些地區,比如安東縣,今年的高考“狀元”直接無腦選了兩江工業大學,道理很簡單,這個“狀元郎”是王熙資助的。

  競爭非常的激烈,也正因為激烈,土木工程專業也迎來了非常明顯的“生源春天”。

  一句“別人家那個誰誰誰在什麼單位,說什麼什麼”,直接讓招生辦老師的口水白費。

  這些影響,還在各地的獎學金、助學金政策之上。

  這也不是現在如此,明朝開始就這鳥樣,本質上還是“日子太好”。

  所以今年暑假京城top2的招生辦,內部其實重新做了一點檢討,就是明年的優質生源“爭奪”,在兩江省要調整方向。

  沒辦法,家長們大多數都沒念過什麼好大學,智力不一定有子女高,但家長們都在社會上混飯吃了,有在體制內的,也有在體制外的。

  最重要的一點,沒主見的家長往往會為周邊輿論影響。

  優中選優,一個專業去年還是兩個班級,今年直接擴充到四個班級比比皆是,其中不乏縣“高考狀元”、市“高考狀元”。

  其實從前年開始就出現了苗頭,只不過不明顯。

  比如文理科如果出省,優質考生優先考慮的,省外基本上就是鎖定震旦大學和兩浙大學。

  工科如果出省,分數只要夠,都想報松江交大,而去年考生家庭、考生所在學校高頻打聽的一件事情,則是“聖殿”黑水工大啥時候在兩江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