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710 兩江“牛馬”風雲

  今年考生對自動化、車輛工程感興趣的,基本上都在嘆息黑水工大沙城校區沒開本科班……

  黑水工大在本地區謎一樣的魅力,也是京城top2招生辦極其無語的一件事情。

  也因此今年在互聯網上出現了第一個高頻搜索內容,那就是“為什麼兩江省的高考狀元……”,後面接的內容五花八門,最後推波助瀾的互聯網圈子就是“熊貓大陸”。

  高頻討論的熱度,最後引導到了未來就業選擇上,然後進一步精準錨定了“沙食系”。

  比如“畢業了可以籤‘嘁哩喀喳’”,“我學姐建康農業一畢業就去了‘大橋食品’”,“臥槽‘紫金科技’年終獎簡直離譜”……

  別小看這論壇版塊或者“貼吧”的閒言碎語,這就是“沙食系”具備企業巨頭資格的鐵證。

  當年張浩南忽悠本校的“牛馬”都費了老鼻子勁,像張鐵嶺這位“三代目”都去了京城,可想而知其他大多數校友,還沒有真正擁抱“浩南哥”。

  今年是“沙食系”瘋狂收割本地“高端人才”的元年,去年打包勉勉強強,今年打包輕輕鬆鬆,基本上完成了“人才招攬-培養-投放”的閉環。

  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浩南哥”的荒淫時間那麼多,可不是簡簡單單“沙食戰略部”成立那麼簡單,多功能“木牛流馬”一抓一大把才是基石。

  沒有他們的辛苦加班,哪有“浩南哥”的揮灑汗水。

  

  花蕊蕊可好玩了。

  比如“三下鄉”,過去五年大部分時候,地方縣市都是以糊弄中央為主,正經做點成績為輔。

  今年不一樣了,省內大基建加上“沙食戰略部”成立,有些工作是能做得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於是聽聞“財神爺”歸位吾家埭,藉著“抗戰勝利紀念”的活動,十三個地級市做地方高校就業與保障工作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來了十三個考察團。

  為了攀交情,那真是什麼招兒都想得出來。

  比如楚州市,帶隊的是個副市長,討的交情是樊振華,因為樊振華是“淮陰工專”畢業的,而現在“淮陰工專”的本科建設進入了正軌,尤其是機械專業算得上比較有競爭力的,就從王熙那裡請教了計劃方案,再來做工作。

  地方二本院校的競爭力偏弱是不爭事實,不再包分配的當下,學校只能自己想辦法。

  大部分時候都是糊弄鬼,但今年的畢業生絕對有了相當特殊的機會渠道。

  “三下鄉”的大中專院校工作任務,今年是第六年,但過去五年有啥牛逼點的出名的成績,還真就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

  牛逼的都是個人。

  但是強者不挑環境,拿強者當論據來支撐論點,得出來的結果那就是大家一起來糊弄。

  今年的改變,除了圍繞大基建的機會在增長,還有就是過去三年多的兩江省省內基本建設成果很喜人,農村市場形成了多點開花的激活狀態。

  江南自不必說,但江北廣大地區,也開闢出了米麵糧油、養殖種植、裝配維修等等中心。

  “吾家農機”在淮河地區的“吾家農機管理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積極案例。

  而每增加一條鄉村公路,就會增加一個小型市場,只不過淘汰速度比較快,農村的老百姓也不是笨蛋,有好東西肯定也願意用,有錢肯定也會賺。

  但是如何避免“一擁而上”然後“一地雞毛”,就需要有人去做工作。

  靠老牌農村幹部,在新興市場和新興技術的應用推廣上,是很難做好保障工作的,但是執行上,卻又是老幹部更好用。

  這裡面就涉及到了搭配,傳統的“幫傳帶”已經不太夠用,需要更先進的生產力介入其中。

  不僅僅是生產端,管理上也是如此。

  沙食集團當初推廣的“農村供銷合作社”,此時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應、社會效應,名聲的作用,就在於讓基層老舊幹部“投鼠忌器”,不敢簡單粗暴地使用老派做法來應對這種“外部力量”。

  地方上聲音肯定也是多種多樣,但也已經度過了“懷疑期”,畢竟這麼些年下來,“沙食系”的商譽確實可以,連鹽瀆這種“老革命”勢力極其強橫的地方,有些原本極為抗拒的農村,如今農村產出通過“沙食系”駁接松江大市場,毛利翻了幾倍甚至十幾倍,嚐到甜頭的普通老百姓,就算畏懼強力鄉土勢力,也會本能地朝“沙食系”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