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740 “張半城”帶來的思考


                  第740章“張半城”帶來的思考

  “這就解決了?”

  “不然呢?”

  “他得有多少錢啊,感覺就是吃了一頓飯一樣……”

  “‘財神爺’……”

  齊州的省府大院備用多媒體會議室內,會議結束之後,頭一次參加這種會議的人相當感慨。

  而“老油條”們則是見怪不怪了。

  之前“政企-工程項目部”的各種溝通會,基本都是這種形式。

  省裡能直接跟一線工程監理對話,甚至現場施工畫面,也可以任意選擇不同的攝像頭機位,這種時不時因為進度問題開的臨時會議,對中間管理層的壓力達到了極致。

  但對上頭和一線工人,卻是壓力小了許多。

  說是人人都在監督那肯定還差點兒意思,但各利益方頭上都懸著一把刀,這卻是真的。

  很多花活兒不是玩不了,而是不敢賭。

  翻一次車,很容易把自己的“白手套”“黑手套”連帶著靠山一起掀翻,互相盯著犯錯的單位多得是,都不是省油的燈,誰還不瞭解誰?

  不過對農業口的官僚們而言,這還是比較別開生面的,而且對徐振濤這種類型的官僚,也有了新的認識。

  效率高,膽子大,各方面來說都是相當好用。

  海岱省有其特殊的戰略儲備地位,所以官僚們輕易不敢激進,但只要上頭定了調子,確定了有搞頭,他們比誰都激進。

  其內核當然肯定是因為比誰都想要進步,也算是各地有各地的政治生態。

  “沙城今年國民生產總值是多少?”

  忽地,有人問起了一個毫不相關的問題。

  “五百多吧,六百不到。”

  “其中多少跟他有關?”

  “這個我知道。”

  沂水市副市長下意識地舉了個手,“扣除‘沙食系’相關統計,是四百億左右,加上話,就是五百九十億左右。”

  “這怎麼可能呢?!一家提供一百九十億增量?!這沙城豈不是跟了他姓?!”

  “我看不止。”

  跟劉諶是校友,同樣從江右財經畢業的秘書長扶了一下眼鏡,然後道,“不要忘了,類似吾家埭一村二村三村這樣的村莊,沙城並沒有進行統計。很多合作農戶,也算作了農村個體戶。整個大橋鎮,也早就完成了脫貧,前年還是貧困鄉鎮,但同樣還是前年,已經各村都通上了水泥路,出行工具的自行車比重也只有百分之四十不到……”

  有些事情一旦計較起來,那就沒個底了。

  沙城市政府畢竟也是使用生產核算,在支出上的統計還是比較毛的,市內村級單位的經濟劇變,就是一兩個季度的事情。

  所以才會有“一天一個樣”的強烈感覺。

  吾家埭從幾萬塊搞一條水泥路,到別墅、經適房、辦公樓、廠區、學校等等全部齊全,都是七八個月就刷新一下。

  市裡不問吾家埭要數據,那也就不納入統計,而且有些消費沒辦法追蹤,還是直接盯著生產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