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741 事急,人不急



            在魯南的內河航運改造設想上,海岱省在建國後第十五個年頭,就開始不斷地論證、討論。

不過在海岱省之前,這些想法是由“淮委”在琢磨。

其標誌性事件,就是“石樑河水庫”的竣工,當時沂水全流域新增面積一萬平方公里,新增水澆地面積更是不計其數,一舉讓曾經因黃淮災害畝產只有六十斤不到的土地,進入到了優質耕地範疇。

第一波人口大爆發,就是跟水利工程息息相關。

單位畝產、總產以及宜居土地極大地增加,新中國的“新”,在這裡不過是冰山一角的具現。

“淮委”原本是叫水利部治淮委員會,後來叫水利部淮河水利局,從名稱的變遷,一個字的改動,背後其實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大會戰”,才解決了這片廣大地區的吃飯問題。

“魯南糧倉”這四個字,放眼歷史長河,不過是微不可查的一段時間中,突然冒出來的。

只是受限於建國初期的技術、資金限制,“淮委”的諸多大膽設想,也只能存文存檔。

當時世界範圍內而言的頂級水利專家,在中國是不缺的,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硬件太差,軟件再怎麼優化,天花板很快就會摸到。

而人口大爆發沒有多少時間,魯南地區就形成了非常廣泛的農村群落,以極為誇張的形式,分佈在沂水沿岸、“分沂入沭工程”周圍。

這就讓許多極為超前的方案,不得不因為人口的富集而放棄。

因為在“淮委”的最初設想中,會在“石樑河水庫”、“小塔山水庫”的上游,設置調蓄人工湖或者溼地。

有一個方案中的一號人工湖設計指標是十平方公里,作為“分沂入沭”二期通航工程的補水水庫。

二號人工湖則是專門為沂水中上游各種工廠準備的。

但是直到“淮委”改了名稱,也沒辦法實現,因為當時的天才工程師們,一沒有想到人口能夠大爆炸;二沒有想到工業產能也會大爆炸……

可以這麼說,除了這群天才們的“掌舵人”,根本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短短數十年,工農業總產值就能超了前蘇聯。

去年“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之後,老“淮委”的想法徹底沒了希望,因為水利工程是最吃資源配置的,最次也是“百年大計”,馬虎不得半點。

只是怎麼說呢,有么蛾子亂入和沒有么蛾子,那是兩回事。

水利部一群退休的老頭兒老太,還真就屁顛屁顛跑去齊州串門。

畢竟“淮委”的轄區,就是“淮河流域”,從行政單位來看,就是包括了海岱省。

這一點倒是跟一千多年前的體制沒啥區別,一個個“都水大使”都挺有夢想。

以前沒錢怕做當代“隋煬帝”,現在不一樣了,“隋煬帝”在隔壁兩江省,他可會敗家了。

愛他。

“這個項目是論證過的,主要成本就三樣,一是跨省建設問題,但現在這個問題不復存在,在‘華東六省一市和中原省’的大基建框架下,中央的工作小組是可以掛帥的,至少水利部可以牽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