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

  劉儉端著茶盞,臉色頗有些怪異。

  我說劉虞大哥啊。

  你這哪裡是與我論軍略與地方之政啊?

  你這分明是跟我嘮,大漢朝最根本的弊端啊!

  咱倆第一次見面,你讓我如何作答?

  劉儉端著茶盞,道:“劉儉見識短淺,伯安兄所言,乃陛下與宗室諸賢日思夜想之事,數代賢明帝王都無法做到的事,我又如何能想的明白?”

  劉虞言道:“呵呵,德然莫非信不過我?你可知曉,在宗親諸臣中,除劉君郎外,陛下最信任的人,非你即我,若你我不能坦誠相待,漢室卻還有什麼希望?”

  劉儉依舊沒有回答,只是在心中揣摩此事。

  “唉,罷了罷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想雲長敬佩之人,行事竟這般多疑,老夫今番真是不來也罷!告辭!”

  說罷,便見劉虞起身,向著劉儉拱了拱手,隨之就要走。

  可當他剛走到門口,卻突聽身後傳來了劉儉的聲音:

  “無他,皇權雖集於雒陽,諸王勢微,然豪富土地日盛,所藏匿的人丁日重,《五經》釋權,盡在閥閱之門,可治國安邦的賢才皆出自士族上門,能治國者有限,長年累月,乃至於此。”

  劉虞聽到這,驟然停下了腳步!

  “此言善耶!正是如此!”

  他轉頭看向劉儉:“誠如德然所言,為兄也如此作想,只是逢此積難,你我身為宗室,當如何解決此事?”

  劉儉站起身,道:“宗室之臣雖人少式微,然皆凜凜忠臣!朝野內外,不論古文今文,爭的都是道統,今文雖掌控官學,可古文經者漸多,其勢雄於今文,且不自封其步,早晚必凌駕之,然不論古今之文學者,之所以能鉗制陛下,蓋因壟斷學識仕途,能有治國之策者,皆出自高門,劉儉見識短淺,但也知曉,若要破局,唯有一途。”

  “何途?”

  “降低成本,廣學於眾。”

  劉虞聽了這話,好奇的看向劉儉:“難道我大漢如今的興學之勢還不夠嗎?太學之中,滯留京師之人常年愈萬,難道這還不算興學?”

  劉儉搖了搖頭,道:“我指的,並非是這般的興學,如今的太學生,十人之中,有十人皆出自公卿士門,可謂代代相傳,有學識有治國只能的人,永遠都是出自那些家族,而無學識無見識之輩,永遠都是無學無識。”

  “求學之途,成本甚高,一卷經文價值幾無法以金錢衡量,難普於眾,陛下昔日修熹平石經,除了想正定經文,還有一個原因也是為了能夠廣開民智,使天下諸人皆能來雒陽抄取經文以學,但能來雒陽求學者,終歸還是那些大族之人!畢竟來雒陽一次,成本也是極高的。”

  “我大漢五千萬人口,目不識丁者逾十之八九,而有學識,懂經文者,能委以治國重任的,不過數十萬者,其頭部可治國者,不是閥閱門人,就是累世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