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不同的遷都

我給玄德當主公正文卷第三百三十七章不同的遷都劉儉雖然沒有看到天子給盧植所寫的那封信的具體內容,但是大概也能猜出來天子這次想要表達些什麼。

這是想讓盧植去鎮守雒陽,給天子當東向的第一道屏藩。

畢竟遷都以後,天子以及董卓,還有他們的西涼軍將全部固守在關中,阻止想要反叛朝廷的諸侯牧守東進。

以軍事實力來說,中央的強兵屯於關中境內,就猶如當年強秦屯於關中而虎視天下。

在整體的戰略形勢上看,無論是袁紹,袁術,曹操……甚至是劉儉,目前沒有一個人有能力可以突破西涼軍在關中的壁壘。

這是地形以及整體軍事實力所導致的差距,幾乎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不過呢,現在雒陽陽情況和歷史上有所不同。

歷史上遷都的時候,董卓屬於破罐子破摔的主,那時候董卓是全天下都不待見,滿朝公卿一半以上厭惡他,天子也憎恨他。

那時候,董卓在天下人眼中屬於一個純粹的權臣,是擾亂天下的罪魁禍首。

但是換在了這個時間段,董卓的身份就有些不一樣了。

這次的遷都,不止是董卓想要做的事,同時還是天子和何太后想要做的。

現在的董卓也一直保持著一個忠臣的形象。

甚至於因為《千字文》的面世,使得董卓的聲望在天下間士林中之中

多少也有那麼一丁點的提升。

毫無疑問,一旦遷都成功,察舉被廢,在出版千字文之後,董卓必將夥同劉儉刊印更多的精良書籍,且還是那種對世間有影響的書籍,對現在文化知識的傳播體制,會造成重大革命的書籍。

所以現在的遷都和歷史上很是不同。

歷史上,董卓遷都是為了防守。

但是在這個時間段,董卓遷都,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進攻。

這個進攻是有特指的。

在軍事上他是防守的。

政策上他確是進攻的。

歷史上東漢末遷都之時,董卓幾乎將雒陽禍害成了一片人間地獄。

他不但強行遷移了大批的當地富豪,還把雒陽城付之一炬,將帝都燒成了一片廢墟。

但現在董卓卻不能那麼做了。

忠臣與權臣,身份的轉變也促使了董卓行為上的轉變。

而且這一次,他是得到了天子的支持的,無論如何,雒陽是不能焚燬的。

但若不燒城,那為了維持朝廷最高權力的穩定,同時也為了維持新帝都的富裕,將雒陽的富裕人口遷移往長安,還是必須要做的。

同時,還要確保雒陽和司隸在中央的掌控中。

雒陽如果不經過董卓的徹底破壞,依舊會是一片昌隆,即使不是帝都,也會是大漢朝屈指可數的經濟中心。

特別是天子在天子的角度來看,去往長安不過是權宜之計,日後還是要回來的。

以漢室中央高層的角度來看,有能力在前線替天子鎮守雒陽的名將級人物,只有四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