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島,家大業大 作品

第111章 《追女仔》第一次放映


                 在邵家老宅的小型放映室中,一群邵家人認真地盯著屏幕。

  直到片尾曲響起,所有人的注意力才從幕布上轉移。

  他們看向前方,不自覺的就將目光投向了那個挺拔的背影。

  眼神複雜。

  他們沒有想到,邵氏兄弟在邵維鼎的改革下,竟然能產出這樣一部片子。

  邵山客卻是沒有他們這種複雜的心態,反而看的很是歡喜。

  “這部電影好啊,邵氏已經很久都沒拍出過這麼好看的片子了。”

  這句話他說的真心實意。

  和邵毅府相似,邵山客也是一個電影迷,每天都有看電影的習慣。

  他不否認六七十年代邵氏電影的輝煌,大片場制度,明星制度,產出了很多精品電影。

  依靠著邵氏影業那邊的產片,南洋這邊的118家邵氏院線賺的一個盆滿缽滿。

  但是近兩年來,邵氏的電影愈發的老套陳舊,這一點在影院觀看人數和營收數據上可以直觀的看出。

  這些信息都在告訴邵山客,現在的年輕人不愛看邵氏老派電影了。

  沒錯,就是老派。

  老式武俠,老式取景。

  情節老派,拍攝手法也是一成不變。

  觀眾看一個開頭就知道後續劇情怎麼發展。

  六十年代邵毅府花巨資引進的最先進的電影配套設施,如今早就隨著時代的進程,越發的力不從心。

  簡單一句話,就是邵氏電影開始在各個方面都跟不上時代了。

  可現在......

  邵維鼎拿到南洋的這部片子。

  竟然給他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完全摒棄了過往邵氏影片的那種陳舊感。

  反而顯得,輕鬆、時尚、極具都市化。

  甚至傳遞給他一種“原來電影還能這麼拍,這樣的故事也能這麼好看”的感覺。

  “伯父,我打算在星加坡舉辦一場試映會,到時候會邀請南洋各大報社的記者以及當地院線的發行商來參加,您覺得怎麼樣?”

  這是邵維鼎在來南洋之前,就已經做好的籌劃。

  邵氏院線雖然在南洋有一百多家影院,但是面向的群體多是華人。

  或者乾脆說,南洋這邊其實有很深的文化割裂。

  華人看華人的電影,當地土著、還有印度裔看他們種族文化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