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碼不識途 作品

第013回 羞大將子陵求救 憤前怒叔陽下山

 話說章邯、王翦等一眾將領,在攻打易州的戰役中遭遇大敗,折損了整整三萬人馬。秦始皇震怒之下,下令將四將斬首示眾。

 在這危急關頭,甘羅挺身而出,向始皇奏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懇請陛下刀下留人。臣深知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四位將軍此次雖然敗陣失機,但罪不至死。如今陛下正致力於併吞六國的大業,易州尚未攻破,若先斬大將,恐怕會寒了眾將士的心。臣斗膽懇求陛下開恩,赦免他們的死罪,讓他們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秦始皇聽了甘羅的奏請,沉吟片刻,終於准奏。

 當駕官立即將四人釋放,四將感激涕零,上帳叩謝始皇不殺之恩。

 始皇道:“孤看在丞相的面上,暫且寬恕你們,但你們必須記住這次的教訓,以觀後效。”

 四將叩頭謝恩後,始皇又問道:“白起為何不見?”

 王翦奏道:“白將軍攻打西門時,偶遇孫臏,不知何故,竟墜馬死於亂軍之中。”

 始皇聞言,不禁黯然神傷,嘆息道:“可惜一員大將,死得如此不明不白。”

 接著,始皇又問:“軍師子陵為何也不見蹤影?”

 章邯回答道:“軍師在臺上作法時,因地雷震動而失去蹤影。我們猜測他可能是因為折兵損將,顏面無光,不好意思回來見陛下。或許他已經前往名山洞府,邀請高人下山相助,以報此次戰敗之仇。”

 始皇聞言,不禁嘆息道:“孤如今已騎上虎背,勢難下來了。”

 於是下令蒙恬:“領孤旨意,速速出營前往咸陽求援。”暫且不提蒙恬領旨而去的事情。

 -----------------

 在一場激戰之後,孫臏勝利回營,低聲念動咒語,收起遁甲,一座整齊的營盤立刻顯現在眼前。他升帳坐定,十二位門徒紛紛上前報功。

 孫臏下令:“展旗放炮,隨我出陣,與秦將會戰。”

 一聲令下,他躍上青牛,眾將緊隨其後,出離營門。兩杆纛旗前導,他們來到秦營,命旗牌官上前討戰。

 藍旗官迅速將情況奏報給始皇,始皇大驚失色:“孫臏果然未死,我如今兵力薄弱,難以取勝。傳旨收兵回國,再作打算。”

 王翦心中不服,上前奏道:“堂堂大國,豈懼弱小燕邦,微臣不才,情願臨敵擒拿孫臏報仇。”

 始皇冷笑道:“先行官雖勇,不是孫臏對手,前者被他殺得片甲不留,如今不可再褻國威。”

 王翦見始皇貶他,心中憤恨,跪行幾步,口尊:“吾主在上,不是微臣誇海口,臣與孫臏勢不兩立,此一陣情願以死相併。勝得這刖夫,將功抵罪。如若再敗,自甘兩罪俱罰。”

 始皇被他纏得沒辦法,只得准奏。

 王翦辭別始皇,回到本帳披掛整齊。

 他吩咐家將道:“我今日臨敵,比不得往常,要與孫臏生死相拚,爾等須要盡心效力,共拿刖夫、自有重賞。”

 眾將一齊答應,願去死力相助。王翦吩咐完畢,提槍上馬,領眾將出營。

 一見孫臏,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王翦更不答話,拈槍就刺。

 孫臏用拐架開,大笑道:“王翦住手,我有句金石良言相勸,未知肯從否。爾也是個好漢,天下常稱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如今廉頗、李牧、白起俱已歸天,止留你一人,你可也識些時務,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我的利害,你也盡知。你不如圈馬回去,奏知始皇,撤兵回國,與天下講和,萬事皆休。少若遲延,料你難逃一拐之苦。”

 王翦聽罷,大怒道:“好刖夫,怎敢口發大言。”兩手擰槍,分心就刺。

 孫臏手中拐急架相迎。二人在場上動手,戰了數十回合。

 孫燕在營門掠陣,心中焦躁。暗想:“三叔本領,果然高強。”觀見二人又戰了三十餘合,不分勝負。槍來拐架,拐去槍迎。戰了多時,孫燕心中大怒,催馬提槍來夾攻。

 孫臏、孫燕二人,殺得王翦氣喘噓噓。

 全山眾將見狀,一齊圍將上來。王翦敵著孫臏一人已難招架,何況又添上生力之人,更覺寡不敵眾。兩邊軍兵大殺一陣,秦兵叫喊連天,四散大敗。王翦虛點一槍,殺開一條血路而走。

 孫臏在後追殺,大叫“王翦哪裡走,我趕來了。”舉起左手,照頭一拐。

 王翦回頭一見大驚,叫聲不好,躲身不及,正打在後身,忙抱鞍吐血而走。孫臏見王翦去遠,遂傳令鳴金收兵,就打得勝鼓回營。

 王翦捱了孫臏一記拐擊,敗下陣來,狼狽回營。王賁迎上前來,與眾將合力攙扶,但見他臉色蒼白,疼痛難當。王翦掙扎著上帳,跪在始皇面前請罪。

 始皇看著他面如金紙,垂頭喪氣,心知不妙,便道:“我多次勸阻你,你卻執意出戰,如今受傷,我暫且不追究你的罪責。你先回營養傷,待傷勢好轉再來見我。”

 王翦磕頭謝恩,回到自己帳中,卸下盔甲,躺在床上,調治傷口。

 另一邊,金子陵在臺上施展法術,原想攻克易州,不料卻被孫臏的火陣燒得大敗。李叢、展力趁機殺上高臺,金子陵招架不住,只好借土遁逃脫。他自覺無顏回見始皇,於是前往東海雲光洞,請祖師下山相助。

 駕雲而行,金子陵看見一座高山,峻峭險要。他心生羨慕,收了雲霧,落在山中。四周一看,只見蒼松古柏,翠竹搖曳,水聲如濤浪,陣陣狂風從花叢中吹過。這景緻果然不凡,彷彿是另一個世界。

 金子陵低頭沉思:“好一座名山。人生一世,光陰似箭,爭名奪利,到頭來都是徒勞。貪戀紅塵,又有何益?我金子陵雖在山中學藝,清靜無為,但為了助始皇併吞六國,卻落得殺戒重重,終日不得安寧。那段山水清閒的福分,早已九霄雲外。我何時才能功成身退,迴歸洞中,逍遙自在,日誦黃庭,享受那無邊之福?”

 他嘆息一番,又暗自思忖:“我看了半天,卻不知此山何名。”

 一回頭,見旁有一個石碑,上面明明白白寫著“藥藍山”三個字。

 金子陵嘆道:“好個藥藍山,真是個洞天福地。”

 他看了多時,正欲前行,忽聽得一聲高喊:“子陵道兄,哪裡去呀?”

 金子陵聞聲回頭,喜出望外:“我道是誰叫我,原來是朱惠珍道兄。”他忙走幾步,打個稽首,口稱“道兄請了”。

 道人還禮之後,二人便在一塊臥牛石上坐下。

 金子陵問道:“道兄不在洞中修煉,卻在此閒遊?”

 道人哈哈大笑:“不瞞道兄說,我在洞裡閒得無聊,常來此地與一位真人下棋逍遙。不想今日偶遇道兄,真是幸事。賀喜道兄身為國師,享受人間富貴,何等榮華。不知道兄一人來此藥藍山,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