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碼不識途 作品

第013回 羞大將子陵求救 憤前怒叔陽下山

 金子陵聞言,長嘆一聲,滿面羞容,苦澀地說道:“惠珍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雖然我現在身在秦邦,蟒袍玉帶,官拜護國軍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榮耀無比,但你哪裡知道我心中的苦處。”

 朱惠珍眉頭一皺,關切地問道:“子陵兄,你在秦邦究竟有何苦處?不妨說來聽聽,也許我能為你分擔一二。”

 金子陵苦澀地將易州之戰的敗局,被孫臏的掩星遁甲詭計燒得片甲不留的慘狀,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朱惠珍。他滿面羞容,深感愧疚,彷彿無地自容。

 聽完金子陵的敘述,朱惠珍義憤填膺,他拍案而起,怒道:“原來兄長受了如此氣惱,如今你打算去哪裡?”

 金子陵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他沉聲說道:“為人不把冤仇報,枉做男兒大丈夫。我此次回山,便是要請師父下山,捉拿孫臏,報仇雪恨。”

 朱惠珍聞言,微微一笑,他擺擺手,輕鬆地說道:“割雞焉用牛刀,想那孫臏有何本領,竟勞動海潮老祖。其實,此間便有一位祖師與孫臏有仇,我與你同去求他下山捉拿孫臏,易如探囊取物。”

 金子陵聞言大喜,他急切地問道:“惠珍兄,你說的這位祖師現在何處?”

 朱惠珍神秘地一笑,他指著前方的高山,笑道:“遠則遠千里,近則近一磚。你看此山是何山?”

 金子陵想了想,回答道:“方才看那石碑,此山乃是藥藍山。”

 朱惠珍哈哈大笑,他指著藥藍山,笑道:“可又來,這藥藍山的祖師你可認得?”

 金子陵搖搖頭,誠實地說道:“從未會面。”

 朱惠珍解釋道:“怪不得你不知道,當日這洞中的祖師,名叫黃伯陽,被孫臏所害,此仇未報。他的弟弟黃叔陽,便在此修真養性。你若去請他,他必然會答應。”

 金子陵聞言大喜,當下二人便站起身來,一同前往。他們翻過了好幾座山,忽然看到了一個洞門,一個童兒正在門口玩耍。

 朱惠珍走上前去,問道:“你家祖師爺在否?”

 童兒回答道:“我祖師在洞中,與秦真人下棋。”

 朱惠珍吩咐道:“快去通報。”

 童兒聞言,轉身就跑進了洞中。不一會兒,他便跑了出來,恭敬地請二人進洞。

 他們穿過三清殿,黃叔陽和秦真人已經迎了出來。黃叔陽好奇地問道:“這位是?”

 朱惠珍介紹道:“這就是雲光洞海潮聖人的門徒,奉旨下山扶助西土始皇併吞六國,官拜護國軍師,姓金,道號子陵。”

 黃叔陽拱手施禮,笑道:“原來是金子陵道兄,久仰久仰。”

 四位道者進入偪經堂,互相見過禮後,分賓主坐下,童兒獻上香茶。朱惠珍便將在西土長安的金子陵如何享受富貴,又如何受孫臏之苦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黃叔陽。

 黃叔陽聽完,眉頭緊鎖,沉聲問道:“子陵道兄,你受苦了。不知這孫臏究竟有何本事,能讓你如此狼狽?”

 叔陽一聽,頓時厲聲怒目,皺眉瞪眼,氣憤填膺地道:“原來道兄也受過這孫臏的欺負!”

 子陵苦笑道:“弟子確實受了些委屈,不知祖師緣何如此動怒?”

 叔陽深吸一口氣,沉聲道:“我與這孫臏,有著深仇大恨,簡直是天壤之別,江河之仇。一提起他,我就怒火中燒。你可知這孫臏是何等人物?他便是燕山府孫操的第三個兒子,乳名孫臏,曾在雲夢山水簾洞學藝,拜在鬼谷子王禪門下。他曾在魏國河南為龐涓效力,卻因計策失誤,被刖去了雙足,成了個廢人。後來齊王將他召回,封為南郡王亞父,提兵往河南報仇。他的詭計多端,用減灶之計,騙得龐涓赴馬陵道,亂箭射死。從此孫臏聲名大噪,天下七國諸侯,都將齊國視為上邦。但好景不長,齊王駕崩後,閔王昏庸無道,寵信鄒妃,不理朝綱。三度驅逐孫臏,火燒宣陽院,終至六國合兵,共伐無道。燕昭王金臺拜帥,重用樂毅,興兵伐齊,攻破了臨淄杏葉林,剮了鄒妃,殺了閔王。齊國文武,保全幼主,在天羅山紅慈谷屯兵。樂毅領兵困紅慈谷,袁達當先討戰,卻被樂毅的神砂打死。那時孫臏便出山相助。樂毅哪裡是孫臏的對手,被他擒上山林,打了二十棍。樂毅受盡折磨,只好向他求饒,看在他師父的份上。你知道樂毅的師父是誰嗎?”

 子陵搖頭道:“弟子不知。”

 叔陽冷笑道:“便是家兄,在這洞中修煉,道號伯陽,與王禪、王敖同師學藝。說起來,家兄怎能不怒。他一怒之下,便下山與孫臏對陣。不想這一戰,卻無好意。家兄竟被孫臏所敗,難抑心頭之恨,當即擺下陰魂陣,困住了孫臏。毛遂偷丹,相救孫臏一命。後來王禪兄弟請了掌教南極下山,用拘仙牌將家兄拘去,打了八十杖,削去頂上三花,化為凡體,在紅慈谷喪命,化為獨腳白鶴。這一切都是孫臏所為,我與他仇深似海。若不細說,諒你也不知道。”

 子陵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他沉聲道:“原來祖師與孫臏有如此深仇大恨,弟子斗膽,懇請祖師下山,去見始皇,共謀大計,捉拿孫臏。一來為長兄報仇雪恨,二來也顯一顯祖師的神通廣大。若能平定六國,建立千秋偉業,祖師之名必將垂青史冊。”

 旁邊的朱、秦二位真人也齊聲附和道:“祖師若肯下山相助,我等願同力擔當。”

 叔陽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豪氣干雲地道:“二位真人既然肯助我一臂之力,貧道便義無反顧,下山與孫臏決一死戰!眾位且在此盤桓數日,待我等一同下山,共謀大事!”

 子陵聞言,急聲道:“救兵如救火,事不宜遲,請祖師即刻下山!”

 朱、秦二位真人點頭稱是,道:“我等即刻回本洞,取來煉成的法寶,便往易州見陣。”

 叔陽揮手道:“速去速回,免得眾人久等。”

 二位真人辭別叔陽老祖,各回本洞。不一時,二人便齊聚藥藍山,會合叔陽老祖。他們各自取出法寶,藏於身畔,出洞離府,駕起雲頭,直奔易州而去。

 四位真人駕著雲霧,來到了秦國的營地。金子陵拱手道:“各位真人請稍等片刻,貧道先進入營地,請秦皇親自出來迎接,方能顯得我們對賢者的尊重。”

 叔陽揮揮手,笑道:“不必勞煩秦皇大駕,道友請便。”

 子陵走向轅門,那些守衛的藍旗官看到他,臉上立即露出了喜色。一人問道:“國師,您這是從哪裡來啊?”

 子陵微微一笑,道:“我去請了三位真人來,快為我通報。”

 藍旗官答應一聲,便跑到金頂大帳,向始皇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