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道乞魚 作品

43 辨蛛絲度玉衡死因 登金鰲游上清祖庭

 衛凌羽忽然想起林婉怡曾說二教於八百年前大戰盟津關,只是她當初隨口提及,並未挑明前因,便道:“這樑子可是盟津關大戰時候結下的麼?實不相瞞,我對此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要煩你詳說。”

 呂凌煙道:“這事雖不載與史冊,但也不算什麼秘辛,六哥有問,小妹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事還與龍脈歸屬有關,前商共傳十七世三十一帝,及至商末帝時國勢衰敗,民不聊生。那時本教還是商朝國教,一心輔佐商末帝,希冀中興。偏生那時鳳落岐山,周室當興,玉清教便即順應天命,輔佐周朝太祖皇帝問鼎中原。二教各為其主,門人插手戰事。我教門徒最眾,高手極多,但玉清教佔著崑崙山祖脈,門人真氣精純,因此戰場上本教向來敗多勝少。後來我教中高手便在盟津關擺下萬仙陣,與玉清教決一死戰。後來的事你也知道,我教在盟津關大敗,商末帝鹿臺自焚,周室入主中原,成為天下之主。玉清教從龍有功,因而一躍成為成為本朝國教。六哥怎麼問起這個?”

 衛凌羽沒想到盟津關大戰的背後竟是因為朝代更迭,不禁訝然。聽她問話,才道:“適才那茶博士說,前年從海上來的兩個道人說,被白猿擄走的道姑跟他們不是一個路子。我想海上除了碧遊宮,再無道家宮觀,那兩個道人既是從海上來的,十九是我上清同道了。他們既如此說,想必對白猿的事早就有所耳聞。正是那白猿擄走的坤道里並無我上清門人,因此他們也懶得理會,是這樣麼?”

 呂凌煙點點頭,道:“想必是的。那白猿追隨玉衡真人日久,自是能從服飾上認出上清道人,這不稀奇啊!”

 衛凌羽道:“是不稀奇。可如被擄走的坤道也有太清坤道,我教門人弟子還能袖手旁觀麼?”

 呂凌煙欲言又止,衛凌羽說得隱晦,她卻聽得明白。三清同氣連枝,但人的心氣兒不一定往一處使,更何況玉清、上清二教之間有盟津關的前怨,事情雖說過去了八百來年,但雙方門人對彼此還是嫌隙頗深,也只有玉清道人被白猿擄走,上清道人才會袖手旁觀。

 衛凌羽又道:“那白猿久居爛桃崖下,時常出沒鄧丘,擄走的雖盡是女子,畢竟與民秋毫無犯,自然……”話到此即止。

 呂凌煙溫婉聰慧,焉能聽不出言下之意?知好色則慕少艾,人是如此,飛禽走獸亦然。那白猿久居爛桃崖下,並無伴侶,但如說因動凡心才擄了許多女子,大可不必只挑玉清坤道下手,這其中必然另有隱情。

 衛凌羽見她神情間並無疑色,知道她聽明白了,繼續往下陳述:“那洞中有一具新死的坤道屍首,恐怕是玉虛宮門人。另有許多枯骨,衣物早已風化破碎,看不出教派所屬,想來生前均是玉清坤道。”

 呂凌煙道:“那白猿為何只擄玉清坤道?”

 衛凌羽道:“報仇。玉衡子是身中劇毒而死,但那白猿與那新死的玉清坤道並無中毒跡象,可見白猿有法子避桃花瘴氣。它既知道,玉衡子前輩不能不知,這麼看來,玉衡子前輩中毒並非桃花瘴氣所致。那白猿守著玉衡子前輩不肯離去,足見是忠義之輩,它既然捉了許多玉清坤道去害死,說明玉衡子前輩十九是被某位玉清坤道投毒害死,它恨屋及烏,仇視所有玉清坤道。”

 癸北子與那新死的坤道十九是途經鄧丘,那坤道被白猿擄走,癸北子不知桃花瘴的厲害,去追白猿,中了瘴氣之毒,待察覺後,離開鄧丘尋找解毒之法,不果。毒入膏肓時封住魂魄,試圖救出那坤道,但事與願違,白猿殺死了那坤道,他只與白猿拼了個玉石俱焚。

 呂凌煙頗為贊同,不住點頭。玉衡子曾是上清俊傑,無緣無故失蹤,及發現時已中毒身亡百餘年,本來就很蹊蹺,如今聽衛凌羽這一番言辭,倒也可以說得通了。那白猿行為偏激,牽連無辜,但心念故主,這一副忠肝義膽著實教人肅然起敬。

 衛凌羽又道:“玉衡子前輩遺物均遺留在崖洞之內,可見他是中毒後才到爛桃崖的。那麼烈陽宮在哪裡?”

 呂凌煙道:“這個我卻不知,畢竟正陽宮已覆滅百餘年了。咱們到了祖庭問問就知道了,那裡有本教歷代建立的分支道觀的記錄。你怎麼又問起這個了?”

 衛凌羽道:“玉衡子前輩是我教門人,況且我又學了他留下的乘風訣、拘神遣將,總得要替他做點事才對。事情雖然過去了百餘年,也該教沉冤昭雪。”

 呂凌煙道:“這跟烈陽宮在哪裡有什麼干係了?”

 衛凌羽賣了個關子,道:“等到了碧遊宮,問明瞭烈陽宮舊址,我再告訴你。”

 呂凌煙也不追問,道:“可是玉衡子前輩已經駕鶴百餘年了,害死他的人恐怕也不在人世了。”

 衛凌羽道:“辦到哪個地步算哪個地步,咱們能做的有限,盡力讓真相大白就好。”

 呂凌煙道:“六哥,你覺得那白猿是怎麼不怕桃花瘴氣的?”

 衛凌羽道:“這個我也不知。不過,我猜是吃了山上的桃核仁。”當下將在崖洞內見到許多剝開的桃核說了。

 呂凌煙一聽,覺得大有可能,非要一試不可。三人再去了趟鄧丘,爬到山巔,呂凌煙吐出避毒丸,覺得頭痛心悸,忙撿了一枚桃核捏開,取了核仁服下,片刻後果然症狀全消,才知他猜得不差。

 不一日,三人到了鄮縣,僱了一艘小船,坐到了桃花島。一至東岸,果見十餘個等候的上清信士,其中還有散發著妖氣的異類。海洋蔚藍廣袤,晴空一碧如洗。

 鄮縣之東為甬東,是上千大小島嶼組成,別稱海中洲,桃花島不過是其下屬千島之一。四下各有島嶼環繞,最有名的便是普陀洛伽山,在桃花島東北五十里外,是佛教傳入中土之後,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所在,多設佛堂禪院,每年出海還願香客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