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 作品

第075章 芯片流片完成

一般的住宅樓或商業樓盤,地下室一般用作地下停車場,每層面積比之建築佔地面積,只少不多。然而這棟實驗樓的情況明顯有異,地下室的面積,比之上層建築佔地面積多出來太多了。

“其實這棟實驗樓的主體是地下這三層,所有的重點設備和保密項目,都安排在地下,面積大一些也屬正常。地面以上的那些樓層都是一些辦公室,會議室之類的次要場所。”周萬達開口,給喬瑞達解釋了地下建築的重要性。

此處無塵車間的配置相當的高級,四周牆壁上刷的是乳白色專用無塵塗料,地面上鋪的是淡藍色環氧地坪漆,吊頂上使用累鋁合金方管龍骨,和鋁塑板面層,空調透風口、迴風口、燈具,均勻分佈其間,看起來非常的協調。在地面上,沿著一條直線,安裝著大大小小上千臺設備。此時所有設備都處在開啟狀態,有數百名穿著無塵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其間走動忙碌。

看到如此情形,喬瑞達突然就覺得,那600萬的流片費用,一點也不貴了。

“這裡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設備,生產一枚小小的芯片竟然需要這麼多設備嗎?”

“這是一條芯片生產試驗線,由1216臺設備構成,主要用於芯片流片測試,新工藝新技術探索,微電子專業學生培訓等用途。這還只是試驗線,設備數量要少的多,如果是晶圓代工廠的正規生產線,設備數量至少在3000臺以上,才能保證芯片的大批量不間斷生產。”

說話之人是王院士,這條芯片生產線,就是在他的主導之下建成的,可以說這裡的每一臺設備,每一條傳送帶,他都瞭如指掌。

王院士將喬瑞達和周萬達二人,帶到生產線起始端,開口繼續介紹道:“咱們這條芯片生產線,是在一條0.13um生產線的基礎上改造的,所以使用的還是六英寸晶圓。現在國際主流的芯片生產線,已經用上了八英寸甚至十二英寸的晶圓,在良品率和生產成本上,都有巨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