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 作品

第341章 事件升級

 德誠市只是一個三線小城市,整個市區的面積也沒有多大,商務車開了十幾分鍾,就來到了德誠市的法院所在的位置。就近找了了停車位,停好汽車之後,喬瑞達一行人,先後下車,朝法院大門走去。 

 “羅廠長,我是德誠都市報的記者,請問你對打贏今天這場官司有信心嗎?” 

 “林總,請問你真的有違反競業禁止協議嗎?” 

 “林總,對老東家起訴你違反合同,你有什麼想法?” 

 “喬同學,你今天怎麼會出現在這裡,是要出庭作證嗎?” 

 “喬總,聽說林孟松林總,是你遠赴棒國邀請回來的,這是真的嗎?” 

 …… 

 剛剛進入法庭大門,還沒看清內部的佈局,就有一幫等待已久的媒體記者,呼啦啦的圍了上來。各種長短不一的話筒,錄音筆伸過來,差點杵到喬瑞達幾人的臉上。相機的閃光燈不停閃爍,差點晃花幾人的眼睛。喬瑞達眯著眼睛,朝周圍這幫人看過去,有拿話筒的,有拿錄音筆的,有拿相機的,甚至還有兩個扛著攝像機的,總人數至少四十多位,很顯然,這些都是媒體記者。喬瑞達沒想到,小小的一個德誠市,竟然有著如此多的記者,還商量好了似的,一起趕過來,圍堵他們一行人。 

 其實是喬瑞達誤會了,這些記者,只有大概三分之一左右是本市的,餘下的記者大多來自省城和距離比較近的京城和津市。喬瑞達遠遠低估了此次專利侵權案和違反競業禁止協議案的影響力,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民事訴訟案,而是上升到了影響國內芯片產業發展的大事件。 

 在惡意訴訟方面,臺積電是有前科的,就在前些年,張汝京以莫大的魄力,和個人影響力在魔都建立中芯國際,招攬人才,籌措資金,引進設備,進軍芯片代工領域,強勢崛起,威脅到了臺積電的芯片代工龍頭地位。當時臺積電就以技術侵權的理由,將中芯國際告上法庭,那場官司是在大洋彼岸的醜國加州開庭審理的。兩家華夏公司打官司,卻需要醜國的法庭來審理,你說可笑不可笑,可現實就是這般的魔幻。那場官司從03年一直打到了05年,最終以庭外和解收場,中芯國際賠償了臺積電1.75億美刀。為了公司的發展,中芯國際只好忍痛付了賠償金,雙方之間簽署了一份《和解協議》,聲明技術侵權事件就此揭過。中芯國際的眾人,本以為支付了賠償金,就可以安心發展企業了。誰能想到這1.75億美刀,只為他們換取了不到兩年的和平,就在中芯國際融資前夕,臺積電以中芯國際違反《和解協議》為由,再次要求賠償。3個月後,臺積電在醜國再次勝訴。中芯國際除賠款外,又交出了10%的股份。此後張汝京辭職,董事長離世,中芯國際自此一蹶不振,再也難以和臺積電競爭芯片代工龍頭的地位。 

 如今,發生在瑞芯晶圓廠上的事情,和前些年的中芯事件何其相似,甚至連起訴理由都如出一轍。網友們看到相關報道,很難不把兩次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較。原告同是臺積電,起訴的理由一個是技術侵權,一個是盜用專利,意思基本差不多,只有審理法庭不同,一個是醜國加州法庭,一個是華夏德誠市法庭。被告中芯國際和瑞芯晶圓廠,同時屬於華夏大陸的企業,同是芯片代工領域的後起之秀。中芯國際是單月芯片產量突破10萬片,威脅到了臺積電的龍頭地位,引發了後續事件。再看瑞芯晶圓廠更是不得了,他們率先掌握了7nm芯片的生產技術,在技術層面對全球同行形成了碾壓,也難怪臺積電會急眼,再次寄出訴訟這個損招。上次的中芯訴訟案,打斷了大陸芯片產業的崛起進程,痛失大好局面。這次的瑞芯訴訟案,難道要重蹈覆轍,剛剛看到曙光的大陸芯片產業,難道要再次遭遇重創。這些正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是一眾網友最擔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