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省委黨校青幹班(下)

 潘寶山的從容讓萬軍有些按捺不住,但礙於場面也只能是擺擺臉色,他有點氣急敗壞地對潘寶山說,如果問題那麼多,乾脆什麼都不搞,把新農村建設只當成一個口號就是。

 萬軍的表現讓潘寶山考慮到是不是該收口,畢竟不能傷了和氣,不過看萬軍那樣子又忍不住要說,就是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也得再講講,幫他矯正一下認識也好。

 潘寶山依舊心平氣和,說新農村建設不是不搞,而是要循序漸進地搞。比如集中居住的問題,就現階段來說,讓農民集中進大樓還是不可取的,雖然可以騰出更多的土地,不止是原有村莊面積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還要強,但那並不符合實際情況。農民住樓,還是要住聯排別墅式樣,那樣節約出的土地面積雖然相對要少一些,但符合現時期的規律。另外,如果想集納出大宗統一耕種的土地,可以把有必要搬遷的村子移走,也就是小村並大村,同樣可以實現。再者,土地也是不可再生資源,村莊的那點存貨是最後的底牌,不能真的走到山窮水盡那一步,多少也要為子孫後代留點餘地。

 最後這句話,潘寶山說得有點調侃味,因為他想活絡一下氛圍,萬軍劍拔弩張的情緒太重,需要調和一下,讓大家笑一笑。

 但事與願違,眾人的呵笑對萬軍來說簡直是更無情的打擊,他咬著牙根,苦思冥想如何進行新一輪的反駁。

 講師看得出來,不能讓討論的火藥味太濃,他開始插話打圓場,說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對和錯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討論課正是基於這種情況要大家各抒己見,進行觀點和思想的碰撞。

 這麼一來,氣氛稍有點緩和。

 討論還是要繼續的,講師又問,誰想談談新農村建設到底該怎麼個建法。說話的時候,講師把目光投向了潘寶山。

 潘寶山再次站了起來,說新農村怎麼建是個很寬泛的話題,他只是說一點自己不一定成熟的看法。

 農村就應該有農村的樣子,這是潘寶山擺出的第一句話。

 潘寶山說,現在到有些地方看看,不難發現原野中很突兀地就長出了農民集中居住的高樓,還美其名曰“田園小區”、“世外桃園”等,根本就是不倫不類。新農村建設中,新村建設不是要模仿城市建大樓,把田園也變成“水泥森林”,而是要根據農村的生活特點和農民的習慣需求,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就目前階段來說,農民還需要一個“稻花香裡說豐年”的庭院,大小不限,但必須有。

 潘寶山的這個論斷,同省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調研的精神不相符。

 經過省新農村建設調研組的幾次分頭調研,現在已經形成一個共識:聯排別墅式新村建設,對集納土地起到的作用沒有達到最大化,大都認為要建多層住宅樓,以便騰出更多的土地。

 講師把這個算是“權威”的觀點亮了出來,問潘寶山怎麼看。

 潘寶山略一思索,說就這個問題,前面斷斷續續已經說了一些,就不再說了,只有一句話:讓那些不瞭解農村、不懂農民的人,對新農村建設指手畫腳,很可笑,也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