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省委黨校青幹班(下)

 講師對潘寶山點點頭,說明白他的理念。

 從講師的表情來看,這差不多算是對潘寶山的認可,不過潘寶山似乎並不領情,接下來又很認真地說講師並不明白他的理念。

 這讓大家很吃驚,包括萬軍,他哼地一聲笑了,說沒想到班上還出了新農村建設的高級顧問。

 潘寶山不理會萬軍,他只是對皺著眉頭的講師說話。潘寶山說,新農村建設需要靠強大的農村基層經濟來支撐,農民有錢了,怎麼建都行,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佔一定比例的農村,經濟發展還很薄弱,村級集體力量匱乏,根本就沒法滿足村民對收入增長的需求。

 萬軍又插嘴,有點幸災樂禍,說照這意思看,新農村建設根本就沒有出路,前途一片黯淡,還不如趁早放棄了算。

 潘寶山很嚴肅地對萬軍搖了搖頭,說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到困難而看不到出路,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艱鉅的事業,要分步走,就目前的階段來說,他認為應該搞“新鄉鎮建設”。

 新鄉鎮建設?講師一聽,眼中閃出了亮光,問為什麼。

 潘寶山說,從農村基層來看,鄉鎮作為次基層集體,在發展農村經濟上有一定優勢,把鄉鎮作為一個經濟體來看,發展好了更容易激發出活力,可以釋放出足夠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鄉鎮工業企業發達,可以帶動地方的商貿餐飲、休閒娛樂各個方面的發展,可以進一步影響到農民,讓他們放下鐵鍬鋤頭,到鄉鎮來打工淘金,時間一長,觀念轉變便會自覺要求跟進鄉鎮前進的腳步,那時的新農村建設,是自下而上的需求,易如反掌,而不是現在這樣,自上而下強行推進,有些艱難。

 說到這裡,潘寶山特別加重了口氣,說那種艱難不只是困難的“難”,還有災難的“難”,看看一些地方農村的強拆,簡直傷透了農民的心,不能不令人深思。

 這段話說過,教室裡出現了一陣沉默。

 潘寶山一看情況不太對勁,忙呵呵地自笑了幾聲,說其實他最擔心的是宋代的大詩人陸游。

 怎麼又扯上了陸游?大家都疑惑地望向了潘寶山。

 潘寶山說,現在新農村建設大有村莊消滅戰的架勢,那花紅柳綠、翠荷青苗相互掩映的村子會越來越少,直至最後不見,所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怕是就找不到印證了,沒法跟後人交待。

 大夥又笑了,講師也笑了,就是萬軍沒笑。

 討論就此結束,最後講師作總結髮言,說今天的討論很熱烈,要感謝萬軍和潘寶山給大家帶來這麼精彩的一課。

 其實講師這麼說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幫萬軍圓圓場子,因為從情形上看他明顯是處於下風,無論是從基層經驗來看,還是從觀點的深入性來看,他都要比潘寶山差一些,充其量只是個小捧哏,所以多少得給他長點面子。

 萬軍是何人,會讓講師對他有如此看待?

 萬軍,省發改委農村經濟處處長,也是省新農村建設調研組成員。當然,萬軍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他是萬少泉的兒子,而萬少泉,則是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官,不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