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論文走了後

 明白了劉海燕的用意,潘寶山在參加酒宴的時候更為小心,儘量不對蔣春雨有任何流露。

 蔣春雨的表現也非常好,一切風輕雲淡,不過潘寶山還是從她眼中看到了一絲不易覺察的自由遐思。被劉海燕看在身邊那麼久,一下邁到省裡去,也可以說是一種釋放。

 說是釋放,其實也不準確。劉海燕把蔣春雨要到身邊做秘書,貌似是看著她,但實際上並沒跟她說任何一句哪怕是暗示性的話。劉海燕要的只是蔣春雨的自制,她相信蔣春雨能意會並且能做到,如果做不到,她也不會採取什麼報復性措施,甚至連話都不會多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很多時候即使錯付出一定的代價也心甘情願,並不需要別人來為自己“謀劃”。

 劉海燕算是幫蔣春雨“謀劃”了,不過僅僅是作為一種嘗試、一種努力,有效果很好,沒有效果也不會抓狂,她只是想盡自己該盡的力。就像建議蔣春雨考省級公務員換個全新的工作、生活環境,也只是一種希望。因為劉海燕知道,蔣春雨就是到了省裡,也不一定就能找到真愛從而淡化對潘寶山的思盼,甚至,也許那還會適得其反,距離的變遠反而會更拉近他們心的距離,從而讓關係疾速升溫發生質變。

 總之,該做的做了,便無遺憾,這是劉海燕的觀點,所以她很主動地讓潘寶山來參加酒宴。劉海燕很坦然,如果蔣春雨和他無事,便會無事,如果有事,那也是命中註定,歸根到底一句話,一切順其自然。至於下一步會導致什麼後果,不是她的能力所能左右。

 潘寶山的能力,可以左右。

 如果說以前是有能力沒定力,但是現在,也有了定力,不只是對蔣春雨有定力,對其她心有癢又手可撓之的女人都有定力,至少目前是這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先前說的,他覺得是一名準父親了,應該有一個嚴正巍峨的形象。

 心態歸整,沒有半點怪力亂神之念,所以言行絲絲入扣,酒宴順風順水,進行得愉快而柔和。

 只是在散場的時候,蔣春雨的眼神讓潘寶山有點難以招架,裡面信息太豐富,假如要是按照喜好來進行選擇性取捨,最後剩下的恐怕就只有男女間的那點事了。

 回去後,潘寶山的心思多少有點躍動,眼前老是浮想著蔣春雨的影子,從大陡嶺村的見面開始,一幕一幕。不過想歸想,離失控還早,尤其是接到一個電話後,他徹底拋卻了一切雜念。

 電話是青幹班講師打過來的,說有關新鄉鎮建設的論文先放放,過段時間再說。潘寶山以為論文質量不行,要講師賜教一番,他再認真改改。講師笑嘆一聲,說不是寫得不行,從論文本身看非常優秀,問題的關鍵是已經有了相同觀點的論文,已經在排版等待付梓了。

 潘寶山一聽小小地驚訝了一下,在新鄉鎮建設上還有所見略同的英雄?隨即一笑,說那就算了,觀點嘛,誰都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