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趙佶:放過我吧

 但他手底下有專業的人啊。

 最終確定了不是他大秦有,並且常見的東西。

 如此,徹底肯定了嬴政的猜想。

 他大秦想要得到一些好東西,不一定要造船出海。

 後面的或許朝代有一條能靠步行,買賣交換好物的道路。

 這可真是一個好消息。

 ……

 要說秦朝怎麼能認出,哪些東西是那個時候沒有的,這就要問虞美人了。

 古今農作物有些東西是一樣的,但叫法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虞美人是專門在ppt裡準備了對應的圖片。

 虞美人自己是圖方便,害怕自己辛苦半天預備的資料,因為沒有圖片直接白費。

 但她是做夢也沒想到,始皇陛下能透過幾張圖片分析出那麼多東西。

 就,恐怖如斯,恐怖如斯啊。

 注意到大秦發生的狀況,虞美人深吸一口氣,果斷裝作自己什麼都沒有注意到,繼續肥料的話題。

 [我國兩千多年發展下來,從有機肥到無機肥,逐漸被聰明的老百姓們發明出來。

 但無論無機肥出現與否,我國始終是以有機肥為主的,無機肥出現後,它也只能佔一個輔助位。

 大家現在看宋元,可能覺得這個時候可選擇的肥料就已經很多了。

 但這卻並不是巔峰,到了明清,製作肥料這件事情,仍然在不斷進步。

 自然,能被百姓接納,並且願意使用的,也一定是比之前的肥料更好用,更實用的。

 歷朝歷代糧食的增產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明朝是我國農業飛速發展,複種指數空前提高的時期。

 對肥料的需要更是大大增加,

 擴大肥源,增加肥料,更是這個時期的重中之重。

 因此,肥料種類也不斷增加,據統計,當時的肥料更是分為12大類。

 分別是糞肥、餅肥、渣肥、骨肥、土肥、灰肥、泥肥、綠肥、稿秸肥、雜肥,無機肥等,細分更是130個種類。

 這裡是11種,我能查到的。

 這一時期肥料的發展,特別受到人們的重視的有兩方面。

 一是養豬積肥。明袁黃在《寶坻勸農書》中說:“北方豬羊皆散放,棄糞不收,殊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