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小偃6號

 ……

 [但對於李振聲來說,比眾人的嘲笑奚落更難過的,應該是這個研究若是再不出現成果的話,就會被取締。

 那個時候的李振聲真的很辛苦,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了研究當中。

 索性,皇天不負有心人,李振聲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

 1979年,“小偃6號”成功問世。

 李振聲團隊在經過無數漫長的研究,以及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終於成功地將偃麥草的抗病和抗逆基因轉移到小麥中。

 “小偃6號”擁有的抗病性,讓它能夠優於同期所有小麥,不再懼怕“條鏽病”的存在。]

 “耶!!!”隨著李振聲的腳步,百姓也像是走過了那艱辛的歲月,馬上不能研究的窘迫,被人奚落的憤怒,看見了勝利的希望。

 這期天幕聽下來,他們也總算明白,為什麼後世的畝產能那麼高了。

 他們太努力了。

 最重要,做這樣研究的人還不少。

 又聰明,還有學識,那麼厲害,居然不去當士人,而是幫助他們這些農民增產糧食,這也太偉大了吧。

 ……

 [然而,這只是勝利的起點,從此,屬於李院士的雜交小麥終於揚帆起航,駛向他該有的榮耀。

 最難的坎已經過去,李振聲卻沒有因此自滿,他仍然走在研究小麥的前路。

 面對突如其來的榮譽,李振聲說:“我們今天能吃到發麵饅頭和麵包,應該謝謝大自然,也應該謝謝為小麥提供優良基因的小草。”

 可事實上,“小偃6號”研發成功後,在陝西首先進行實驗。

 結局是喜人的,它以超高的產量打敗了其他競爭對手。

 不久後,“小偃6號”被陝西農業部門列為主要種植品種,新的雜交小麥開始小範圍推廣。

 這還不是終點,後續小偃4號、5號、81號等,小偃系列小麥新品種橫空出世。

 這意味著,小麥的抗病性大大增強,條鏽病的問題也迎刃而解,糧食產量更是被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