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菜 作品

第104章 下定決定要走雜交水稻的路

 各朝代眾人:就,無法否認。

 他們平日裡連自己種得啥稻都不知道,但天幕現在講的袁隆平院士,別說啥品種了,連雌雄都知道。

 這讓他們能說什麼呢,只能說厲害大發了吧。

 唐朝。

 看著一個個生長在特殊時期的農學家們,李世民只覺得情緒莫名。

 他也是從亂世中過來的,甚至一手終結了隋末戰亂。

 如今又是連年天災**,蝗災不斷。

 他自然很是明白亂世的苦。

 聽著天幕不止一次說,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是怎麼樣的苦日子。

 也覺得,那個時候,跟他們現在也沒什麼區別嘛。

 但他們卻做到了,到了虞姑娘這一代,讓他們能吃飽穿暖。

 真神奇。

 也真厲害。

 明朝。

 對於現代的一些經驗,朱棣簡直是急不可耐。

 下令對於天幕所說一切,務必一個字都不能落下,必須詳詳細細記清楚。

 對於後世有那麼多各領域的“父親”。

 朱棣就兩個字:羨慕。

 能用《永樂大典》換這麼一些個經驗,講真的,完全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原來,育種是可以這麼育的嗎。

 水稻中的天閹,他找定了。

 而且,等到鄭和把那什麼美洲作物拿回來。

 他大明就能一邊種植高產作物,一邊弄那什麼雜交玉米了。

 所以,人才啊人才,朕想要的人才,你們都在哪裡啊。

 秦朝。

 嬴政也聽得認真,但卻並沒有朱棣那種迫切的心理。

 開玩笑,他大秦現在是要啥沒啥。

 別說第二期天幕了。

 就說第一期,大秦也得花時間研究和消化。

 實在是他大秦鍊鐵技術實在不太行。

 有些農具,完全處在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的程度。

 所以,現在擺在大秦面前的,更加重要的是——

 鍊鐵技術怎麼提升。

 怎麼才能煉出更好的鐵。

 嬴政並不什麼都指望天幕,如今天幕能夠透露出這麼多信息,對他大秦來說已然是幸事。

 當然,如果能把大秦二世而亡這件事情講清楚,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