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菜 作品

第104章 下定決定要走雜交水稻的路

 但撇開這個,嬴政完全是處於那種,老祖宗什麼都想要,但老祖宗我覺得自己能行,但你要是非要說,我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心態中。

 凡事先靠自己,是嬴政的人生準則。

 手邊放著初中地理的嬴政,心中如是想到。

 虞美人:我懂,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不就是要我先主動嗎,完全沒有問題。

 ……

 [哦,對了,補充一點,在袁爺爺確定研究雜交水稻之前,其實還發生過一些事情。

 就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蘇聯的教育模式才是主流。

 蘇聯人米丘林和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被中國學術界奉為真理。

 大學的講臺上也只允許講他們的學說出現。

 但那個時候的袁隆平,特別想要研究基因,所以只能偷偷地進行。

 於是,他把摩爾根的《遺傳學》夾在《人民日報》裡,打掩護,偷偷學。

 他在偷學了這些之後,就開始研究水稻。

 每天一有空,就拿著放大鏡、在成片的稻田中,不厭其煩的尋找符合他預期的水稻。

 這一找,就是兩年。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他在學校的早稻田塊裡,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水稻。

 怎麼個鶴立雞群法呢,原來,它穗特別大,而且結實飽滿、整齊一致——

 這是株天然的雜交水稻。

 再後來,袁隆平和學生們還給這株水稻繫上了一個標識,天天去地裡看它的長勢。

 第二年,他們把水稻種在地裡之後,長出來的秧苗,卻讓他跟學生特別失望。

 因為這株“天然雜交水稻”的崽,完全沒有繼承他們老爹的英勇風範,又變成普通水稻了。]

 “啊,怎麼會這樣。”隨著天幕放出來的照片,一路看著事情經過的眾人,只覺得同樣失望。

 但同時,又隱隱覺得,雜交水稻什麼的,果然沒那麼簡單。

 天幕雖然沒有細說,但總覺得那個時候的,那個科研界廝殺的很激烈。

 但想想,那個時候好像沒有新中國什麼事。

 就,是祖宗給你們丟臉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