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建文新政

 畢竟,他們都以為,虞美人朱允炆削藩這件事情有問題,都是站在她看好朱棣的角度說的。

 他們以為,虞美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因為朱棣沒想過造反的事情,所以朱允炆削藩不對。

 可實際上,這是第一層,而更深層次的意思的:削藩沒問題,但方法不對,所以註定失敗。

 而後世嘲笑朱允炆的點,也主要在沒長腦子還搞什麼削藩運動,這不是搞笑嗎。

 而想更多的人也品出了另一層意思,這種削藩抓不住重點,推行新政也操之過急的皇帝,確定不會把明朝帶溝裡嗎。

 啊這,他們悟了。

 但他們也真的好奇,後世看歷史的角度還真是奇怪。

 不看好一個人也不耽誤我誇他。

 看好一個人也不耽誤我分析一下他死不死。

 有種魔幻現實的荒誕感。

 ……

 虞美人卻覺得這很正常,畢竟不是特別喜歡的那幾個皇帝,比如祖龍二鳳,他們實在很難無腦站一個皇帝。

 有一點除外,那就是某些皇帝是個超級無敵大昏君,比如徽欽二帝、完顏構,以及今天的主角朱祁鎮那個類型的。

 而另一邊,朱祁鈺做的還不錯,他們這些看歷史的,自然會無腦站那個正常人皇帝。

 沒毛病。

 [所以,很難說,照著朱允炆這種新政發展下去,明朝會更好還是更壞。

 但這一切的假設都是我虛的,畢竟朱棣靖難之役了不是。

 我聽過很多人說,假設朱棣沒有靖難之役,朱棣靖難失敗了,朱允炆一定會怎麼怎麼樣。

 會二世而亡,或者一定會更好。

 但我個人的想法就是,朱允炆還真就沒啥好說的,畢竟要不是他自己的決策失誤,朱棣就沒有機會發起靖難不是。

 是他自己削藩時把藩王往死裡整,對付朱棣的時候又優柔寡斷,還主動釋放了朱棣的兒子,讓朱棣沒有後顧之憂。

 才讓朱棣有機會造反的不是。

 所以,與其假設朱棣會不會靖難失敗,不如假設朱允炆能不能別犯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