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宦官、外戚、黨人

 於是,他是自己投縣官官衙就案,表示,“沒錯,雖然你們沒查到我,但這計劃確實有我一份。”

 當時的縣官人都傻了,他不是他沒有,他不想參與的,並選擇解印與巴肅一起逃亡,但巴肅根本不同意,於是被害。

 對此,我看不懂,但尊重。

 其實我更看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各朝代眾人:……

 有點理解天幕的心情。

 如果這個場景置換一下,換成岳飛與完顏構的博弈,有一在岳飛陣營的本能活,但因為岳飛慷慨赴死,天幕絕對不會這麼說,並且會把他從頭到尾誇一遍。

 因為岳飛本身就是英雄,這是英雄該有的待遇。

 但東漢怎麼說呢,給他們的感覺就是,誰打贏了,誰就能操控小皇帝,誰打輸了,就只能等第二次機會。

 這完全就不是一種情況——

 主要還是好感度。

 但真要說,還真不全是。

 主要是東漢的黨人,跟虞美人平時所講的地方世家或是當時活躍的外戚,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雖然在黨錮之禍中,他們經常是被捆綁在一起講的。

 但如果真要給黨人們一個定義的話,可以說他們是漢後期反對外戚、宦官專權的清流人士的代稱。

 他們的理念基本是“正身無玷,死心社稷,以忠忤旨,橫加考案,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杜塞天下之口,聾一世之人,與秦焚書坑儒,何以為異?”

 換言之,他們也許大概可能,那些名望還真的不是營銷上位,他們是真的有有很努力的以正視聽。

 這也是虞美人就算嘲諷,也嘲諷的很含蓄的原因。

 具體表現為,這都能被發現,你怕不是個臥底。

 咳,好吧,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挺歹毒的。

 但真要算起來,竇武應該是屬於外戚集團?

 這很難說是雙方混戰還是三方混戰了。

 但怎麼說呢,虞美人還是覺得那種看見自己沒被抓,就上表自己早被捕,看見自己沒沒被抓,就自己投案自首這種操作,著實讓她有點看不懂。

 照她,或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那不都得是既然沒被發現,那就乖乖窩著,等待下次機會嗎?

 這怎麼還上趕著送呢。

 ……

 丟開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虞美人簡單解釋了一下三者區別,算是為各方立場淺淺澄清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好,相信大家大致理清楚了各方立場,我們繼續往下說。

 在當時不單單是士人們遭殃,他們的家人和朋友。也跟著一起倒黴。

 比如朱震,他是陳蕃的友人,他在收葬了陳蕃的屍體之後,又將他的兒子陳逸藏到甘陵。

 自己卻因為這件事情倒了大黴,被人告發。

 因此,朱震全家被捕,都受了酷刑。

 然而朱震誓死不肯說出陳逸的行蹤,陳逸得以倖免。

 還有竇武的屍身,是被他的府掾胡騰收葬的,併為他發喪的,也被禁錮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