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宦官、外戚、黨人

 竇武的孫子名叫竇輔,才二歲,是被胡騰收留並冒認為自己的兒子,又被胡騰與令史張敞一起將他藏匿在零陵,竇輔也得以倖免。]

 對於這幾段,出於最後的禮貌,落在東漢那個時期人們耳中,都是一團消音。

 東漢。

 聽完解釋,劉秀的表情倒是微微鬆了幾分。

 東漢在未來會出現的問題,虞美人顯然在這期天幕中有所劇透,對於這一點,劉秀自認自己還是能把握住的。

 宦官、外戚、黨人,三方團體,劉秀並不會盲目信任誰。

 作為帝王,他才清楚的知道,即使是因為最純粹的信念而建立的組織,在最晚兩三代以後,組織內必定會有所僵化,他們是否還會那麼純粹,當真是個未知數。

 是以,劉秀就算果真對他們有所傾向,也不會將未來的可能全押寶在他身上。

 不說他現在這個時候有沒有,就說即使是有了,萬一到了王朝末年,它就成了另一個宦官或外戚群體呢,這誰又能說準呢。

 一個朝代到了末年會這樣,一個組織也會如此。

 想到天幕劇透過一個個王朝的歷史,再想到儒家到了王朝末年變成了啥樣,給孔夫子氣得……

 嗯,理智告訴劉秀,相信誰都不如相信自己。

 他不如指望一下玄學,讓自己的後代裡別出癟三來得現實。

 一個英明帝王,至多籌謀王朝百年,還是在兒孫別那麼短命,讓外戚和宦官專政的情況下。

 他只恨鄧綏不是他的後代,未來實在過分糟心。

 ……

 [我其實很想說事情的轉機很快出現,但並沒有,現實往往比我們我們所能想象的更殘酷,畢竟你根本不能想象擁有一個年少無知好忽悠的皇帝,到底有多好用。

 看我說的沒錯吧,現在的皇帝可不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嘛。

 在後來,張奐因“平叛”的功勞被宦官們提拔為大司農,封侯。

 張奐卻堅決不肯受印,他深恨自己被曹節等欺騙,害死國家忠良,鑄成大錯。並在不久後趁天象變化而上書靈帝,要求為竇武、陳蕃等人平反,迎回竇太后,並推薦李膺等出任三公。

 可以說,如果這事能成,士人的處境大概能有所好轉,在當時,靈帝也認為他說得有理,眼看事情能成……

 宦官們表示,想啥呢,此事必不能成。

 他們紛紛進言,巧言令色的改變了靈帝的想法,讓漢靈帝覺得他們說的很有道理,更是追究起了張奐的責任,覺得她非常無理取鬧。

 接下來,張奐自赴廷尉,被拘留數日,罰俸三月。最終也被罷官回家,禁錮終生。

 這個我就不說啥了,畢竟不是上趕著送死這種我看不懂的操作。

 除此之外,牌友郎官謝弼也上書為竇武、陳蕃等人鳴冤,要求迎回竇太后,卻被宦官貶職殺害。

 接下來,漢靈帝更是成為宦官手中的武器,指哪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