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趙匡胤的前半生

 各朝代眾人一聽,情緒瞬間緩回勁了,一整個支愣起來,就想聽聽這萬“惡”起源到底幹了些什麼。

 要說這個“惡”字為什麼要打個引號,當然是因為他們討厭宋朝的皇帝,卻不討厭,宋朝那些憂國憂民的文臣武將啊。

 不過卻也不得不說,他們是真的對趙匡胤好奇很久了,他們對這位的瞭解不說太多,但黃袍加身開篇和那被篡位的結局他們還是知道的。

 而且,在天幕的口中,每次提到這位宋太祖趙匡胤的時候,都頗有點這位是全村的希望的感覺。

 對於這點他們非常能理解,怎麼說趙匡胤也是開國君主,而想要制定一個行之有效、能讓國家切實強盛,不至於走歪路的方向,開國那會兒就做,確實是最簡單的。

 不然總會陷入到各種內耗爭鬥當中,他們說的就是王安石跟司馬光。

 當然,不知道為什麼,對比這兩位,他們還是更想站蘇軾。

 ……

 帶著眾人好奇的視線,虞美人簡單介紹了一下趙匡胤“艱難歲月”,以及他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對宋太祖趙匡胤的瞭解,大多是來自他宋朝開國皇帝的身份,以及他那兄死弟及的死亡未解之謎。

 伴隨而來的,是他“杯酒釋兵權”,以及兩宋因歲幣導致積貧積弱的客觀事實。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每當我們聽到一次“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莫須有”等讓人血壓升高的內容,我們就會痛罵他一番,把所有原因都歸咎在他因黃袍加身而杯酒釋兵權這件事上。

 直到我們發現了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真相,那就是我們痛罵的那些皇帝,居然不是趙匡胤的後代,而是他弟趙光義的後代。

 又在瞭解之中知道了,趙光義的一系列操作,使我們的仇恨值終於轉移,算是還了這位宋太祖的清白。

 當然,仇恨值之所以能被轉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宋太祖是要謝謝他弟弟宋太宗的,要不是因為他和他的後代太垃圾,宋太祖大概率不能那麼輕易脫身。

 好,介紹了一下趙匡胤在後世輿論轉變的原因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趙匡胤的前半生。

 說實在的,有一部分應該會比較超乎人的想象。

 趙匡胤出身于軍人家庭,追溯到唐朝,也算是比較有背景的,高祖趙朓,在唐朝官至幽都縣令;曾祖趙珽,於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趙敬,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

 而他自己,則是家中次子,卻因長子早逝的原因,在家中承擔的地位,應該跟長子也沒什麼區別。

 他爹趙弘殷“好儒事”,喜“訪求書籍”的性子,這也是趙匡胤童年的底色,請了好幾位先生講導趙匡胤學習四書五經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