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趙匡胤的前半生

 但在如此的環境成長,並沒有讓趙匡胤成為一個學士,反而在文化教育之外,發掘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那便是習武。

 從那時開始,趙匡胤就喜歡聚集夥伴按照戰陣的模式排練,並時常把弄一根純鐵打造的杆棒。

 你們可能也無法想象,一個皇帝的幼年愛好居然是過家家【戰爭版】吧。

 同時,在看見那個城鐵打造的杆棒的時候,我心裡湧起了一個深深的疑問,那就是,如果是幼年,趙匡胤遇見老奶奶鐵杵磨成針,會是個什麼樣的反應。

 這不得比李白為此深深感動,併成為一代文豪的故事帶勁兒?

 自己想象了一下,感覺趙匡胤的反應一定是一把奪過老奶奶手中的鐵杵,為老奶奶舞上一個番,然後對這根被磨得十分趁手的棍子十分滿意,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從此達成雙贏。]

 並不知道虞美人在說些什麼的眾人先是一腦袋問號,然後再看完天幕上放上來的故事後,沉默了。

 他們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這故事誰寫的,鐵是能被這麼隨意揮霍的存在嗎,你有這鐵,這麼惦記你的繡花針,這麼大一坨鐵呢,幹啥不行,要這麼浪費。

 說他們看見這玩意是什麼反應,那就跟現代打工人看見電視劇裡男女主“家境清貧”、“剛剛畢業大學生”住著一線大城市的別墅大平層一樣。

 讓所有打工人看見,第一反應是這玩意能是“打工人”,這玩意誰拍出來的。

 同理,當他們看見這個故事,並看見故事的結尾是“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於成為文豪”的時候,也並沒有感覺自己被激勵到,有被冒犯.jpg。

 他們只想問,能寫出這個故事的,到底是什麼不食人家煙火的有錢人,才會如此玄幻的寫出唐朝李白看見有人要把鐵杵磨成針的第一反應不是離遠點,而是被激勵,你們宋朝普及了鐵鍋不能這麼欺負他們這些其他朝代的百姓啊。

 宋朝。

 百姓們也想嘆氣,他們很想說,有沒有一種可能,當他們看見這個故事的時候,第一想法也是離譜呢,他們甚至覺得,還是天幕改編過的故事更合理一點。

 救命,這是什麼比爛現場。

 但出於某些原因,他們還是沒把這個故事跟作者對號入座,畢竟也有種可能作者在哪聽到了這個故事,覺得有意思把它編寫進了自己的書,事情不也挺常見嗎?

 至於李白的心情,嗯,李白在喝酒,經過自己作得詩被“荼毒”以後,他倒也不是很關心自己還有什麼故事會被編排了。

 趙匡胤則是,請專注看我的事業,不信謠不傳謠,認真.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