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耗羨歸公和養廉銀

 說完“耗羨”是啥,我們再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歸公”,又是怎麼個歸公法。

 簡單說,雍正給出解決方案就是根據各省情況,將這個“耗羨”的比例數額固定下來,大致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這樣子,個別省份定得更高一些。

 歸公的耗羨銀兩,則主要用於各官養廉和撥作地方政府公用經費、填補虧空,從而建立起清代歷史上著名的養廉銀製度。

 可以說,“耗羨歸公”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雍正朝成為有清一代吏治最為清明的時期,同時,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彌補了錢糧虧空,增加了財政收入,充實了府庫,開創了“國家財用充足”的良好前景,為乾隆時期耗羨歸公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礎。

 我覺得朱元璋完全可以參考一下,實在是很多人表示,“朱元璋殺十多萬貪腐官員,為何治貪效果卻不如雍正?”

 咳,再說一下什麼是養廉銀製度,這是一種清朝特有的官員之薪給制度,我們剛才提到過,這個政策是基於“耗羨歸公”。

 簡單說,這個制度的本意是想藉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性,並避免貪汙事情發生,因此取名為“養廉”。

 養廉銀可以說是極其誇張的,通常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臺灣巡撫劉銘傳的年薪為155兩,養廉銀則達一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