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跟大家傾訴一下

但完顏構也說了,他可不是腦癱,他就是單純軟骨頭而已,你看,跟戰爭無關的方面,他邏輯瞬間清晰了吧。]

宋朝。

已經下臺了的趙構聞言,簡直目眥欲裂,天幕,我招你惹你了,你害我至此。

他好恨。

且這一次,他說的難道不對嗎,天幕憑什麼這麼說他。

事實上,時至今日,趙構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他花自己掙來的錢不想打仗,還讓大宋百姓們也一起享受了和平,這有什麼錯,天天幕憑什麼這麼對他,那些朝臣百姓們憑什麼想推翻他。

他們憑什麼,趙構不理解,趙構很生氣。

但無能狂怒。

此刻還在期期艾艾的趙構哪裡知道,他那點小心思壓根就沒人在意,天幕下的大多數人,在對天幕的話認可以後,瞬間投入的,還是海上絲路的懷抱,他們就想知道,除了賈耽之外,這絲路還有什麼大佬,他們也想看看。

倒是唐中期之後,聽過賈耽名諱的人想得更多。

他們也不想做別的,他們就想知道,後世人看不著的那本《皇華四達記》,他們這裡努把力,能不能看著。

從前,他們對這方面是不好奇,也不關注的,但天幕的描述實在是太引人入勝了,冒險什麼的。

就是沒有,他們看看聽聽沿途的風景也很好啊,也不知道外國人生活的地方,跟他們生活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的不同。

明朝。

百姓們則關注更多,在他們這一事實,長短篇小說漸漸興起,代替那些咬文嚼字平仄押韻的古詩詞。

可以說,小說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全民識字率。

因此,他們不僅是最快接受天幕書城的,也是最期待他們這裡小說更新的。

之前陸上絲綢之路出現後,也帶動了不少寫出自己親身經歷的,是的,雖然海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發揚光大,但明朝對陸上絲綢之路的應用也是得心應手。

當然,寫古代歷史幻想故事的也不少。

一個個的故事,簡直不要太精彩。

而這一次,是海上絲綢之路,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個故事能精彩到什麼地步,如果有人親自站出來寫一本,就更好了。

如果故事精彩的話,他們真的不挑文筆的。

……

[在宋朝,他們出口的主要商品從絲綢變成瓷器,主要以青瓷為主,又以龍泉青瓷為重。

你們根本想象不到,瓷器出海後到底能有多好賣,我國曆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在為《龍泉縣地名志》作的序中說:“從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和東非沿海……無處沒有龍泉青瓷的蹤跡,這條漫長的‘陶瓷之路’,實際上就是中國陶瓷特別是青瓷開拓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