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上?我在異界背唐詩! 作品

第67章 孝之《遊子吟》,詞宋竟然是以詩入墨的天才?


                 “見過易先生。”在場的所有學生一起站起,對著易先生行禮,

  “好,很好,咱們現在就開始上課,昨日我給大家佈置的題目,大家可曾有了自己的理解?”

  “有!”眾人異口同聲道。

  “那好,今日咱們便來探討一下這個題目,孝,諸位還請提筆,在自己的紙上寫出這個字。”

  易先生緩緩開口道,眾人照做,在紙上寫出“孝”字,見眾人寫完,易先生這才開口繼續講道:“孝,上面是一個老人,下面是一個孩子,老人用手撫摸著孩子的頭,孩子用手攙扶著老人。寓意老人健康長壽,孩子茁壯成長。而在我們古人的觀念裡,一個人的生命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做人,首先要盡孝道。”

  聽著易先生的講述,詞宋內心也有了幾分感觸,百善孝為先,不外如是。

  “宋知許,你的理解是什麼?”

  易先生叫出了一個學生名字,而那位學生立刻站起身,將桌上的畫卷舒展開來。

  畫中的主角,正跪在母親面前,雙手抱著母親的雙膝,而母親則是手扶著兒子的頭,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母親瘦骨嶙峋,兒子則是體態健壯,兩人的形象特徵被這位同學抓得很好,一個衣衫襤褸,一個則是衣著華麗。

  最妙的是,他畫出了那種母子之間的神情,母親雖然有萬般苦痛,但依舊捨不得自己的兒子受苦,兒子雖然自己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但依舊捨不得不為母親遮風擋雨。

  這幅畫,直接將易先生“孝”字完美的詮釋出來,孝之一字,重如泰山。

  “很好,你理解的非常到位,這幅畫可以說是將‘孝’這個字詮釋的淋漓盡致。”易先生點點頭,很滿意宋知許的畫卷。

  “李牧歌,你的理解是什麼?”易先生又叫了一個名字。

  李牧歌並沒有畫卷,他只是用自己的言語來描述自己的理解。

  “予觀之,孝即兩字——伴。侍臣伴父母,父母陪臣等,猶易先生適所說,臣等生命皆生於父母,繼以孝,即盡我一任,一任也。孝為德,亦為責。在家庭中,宜尊念親,盡為之所助。且教知孝惠,承之以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