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1714章 闖三關


                 周不器問:“除了東芝手機之外,還有其他選項嗎?”

  “並沒有,而且……”吉野仁多少有幾分尷尬,“就算有,恐怕也不會出售給外人。集團公司是一關,財團是一關,國家是一關。”

  不需要說得太詳細,周不器也能理解。

  一共三關。

  第一,集團公司這一關,比如索尼,旗下有上千家子公司、孫公司,並非每一家公司都是全資控股。比如持有了A公司30%的股份,持有了B公司40%的股份,B公司的業務做不下去了,A公司有興趣,就可以推動A公司來併購B公司,這就是在集團內部的業務整合。

  第二,財團這關。

  如果集團內部無法整合,就像東芝手機似的,整個東芝集團都要放棄了,那財團就出面了。由財團來協調,把財團體系下的東芝集團的手機業務併入到體系下的富士通裡。

  第三關就是國家這關。

  這一關很難跨越。

  倒不是針對中國企業,針對的是全世界,那些老牌日企都是很傳統的日系職場理念,就是終身僱傭制。

  東芝手機的業務不太好,賣給諾基亞、三星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

  賣給外國公司了,就得按照外國公司的規矩來管理了,員工們可能就會面臨集體下崗。所以如果有選擇,一定是在本國內進行資產轉移,繼續按照本國的規矩來。

  就東芝手機來說,業務出現問題了,先是東芝集團內部進行重組;重組解決不了問題,就是財團內部進行重組;如果財團內部也解決不了,那就是國家這一關了,可以把東芝手機業務部賣給本國內的其他財團旗下的公司來完成重組。

  如果這三關都解決不了,那才會面向海外企業開放。

  要說日本的科技行業也非常慘,剛開始被美英幹了,失去了世界第一;過去十年又被中、韓、臺給幹了,亞洲第一也沒了。

  不過,雖然遭受重創,日企科技巨頭們還沒有太過動搖根基,還能閃轉騰挪地支撐。等移動時代到來,那就徹底完了,基本都歇菜,各大巨頭都在不停地闖關,很多都是連闖三關,出售給了外國公司。

  比如,富士康以38億美元收購了夏普66%的股份,kkr以4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日立物流業務,西部數據以4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日立硬盤業務,新唐收購了松下半導體業務,海信收購了松下和東芝的電視業務,美的收購了日立和東芝的電器業務,聯想收購了neC、富士通和東芝的電腦業務,貝恩資本斥資180億美元收購了東芝的存儲芯片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