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1926章 去中心化的管理概念

  孫正義道:“這也沒什麼,關鍵是奈飛的管理模式,他們把工作福利都放在了鬆散管理上。員工上下班不打卡,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還可以隨時地自行休假,都不需要領導批准。”

  “績效型管理方式。”

  周不器也知道一些,並未覺得太奇怪。

  主要是先知先覺的作用太大了,他知道奈飛未來會取得怎樣恢弘的成績。從一個正確的結果往前推,就很容易默認前面的所有推導都是正確的。

  孫正義不知道結果,他只能通過流程來推導結果,這就很容易產生不同的意見,“在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期,就出現了一大批以績效考核為主導的管理模式,後來這些公司都死掉了。”

  周不器比較年輕,90年代的硅谷樣貌他還真是不怎麼了解。

  孫正義就不一樣了,90年代互聯網泡沫的時期,他就是硅谷最大的弄潮兒,靠著互聯網泡沫,他甚至一度短暫成為過世界首富。

  不過,依靠著先知先覺的最大優勢,周不器已經知道結果了,就會很輕鬆地看待推導流程,笑著說:“別的公司做不成,不代表奈飛做不成。奈飛現在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流媒體公司了。”

  孫正義搖搖頭,有著比較堅定的自我認識,“管理就一定要集中化,越是集中化越容易管理,這就跟互聯網的發展規律是一致的。早期的互聯網有著很強的去中心化屬性……嗯,奈飛的這種績效型管理模式,就是去中心化的管理概念。可這是不行的,看看現在的互聯網格局,全世界都一樣,都在高度地集中化。只有集中化了,才能更容易地加以管理和約束。自由和監管一定要有個限度,走到任何一個極端,都容易出事。”

  這是從更高的一個角度來審視奈飛這家公司了,再優秀的公司也不可能抵擋過時代的大勢,要順勢而為,而不能逆水行舟。

  互聯網巨頭在不斷的兼併購,在不斷地變強變大變壟斷,這就是大勢。

  對監管機構來說,去中心化的模式真是太難管理了。既然這樣,不如就順水推舟,把這些去中心化的科技公司們都整合起來,變成中心化的科技巨頭。

  這樣一來,監管就容易多了。

  對公司的管理也一樣,想要降低管理複雜度,就一定要朝著中心化的方向去設計制度,而不是像奈飛這樣過分地放飛自我。

  績效型管理方式,就是公司給員工制定一個指標。

  只要員工完成了指標就行。

  至於員工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休假……這些都無所謂,讓員工自己去決定。

  只要按時按點地完成公司佈置的工作任務就行。

  毫無疑問,這是一套更前衛、更優秀、更高級的管理理念,能夠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對員工展現出了最大的尊重。

  可正如孫正義所說,這套鬆散的去中心化模式,會大大地增加管理難度,甚至會引起整個管理體系的崩潰。

  周不器沉默許久。

  他思考得更多。

  奈飛的這套模式,還真的存在著很大的管理隱患!

  孫正義甚至還在危言聳聽,“很多偉大的公司,都是倒在了內部管理的不當上。”

  周不器笑著說:“偉大的公司都離不開不斷地內部改革、自我修正,奈飛的‘無為而治’的確存在風險。但我相信他們內部能做好風控,發現苗頭,就趕緊調整。”

  說是這麼說,周不器對此很上心。

  第二天,他就專門去了一趟奈飛,去進行調研了。

  調研的結果跟孫正義的說法差不多。

  奈飛在管理體系上,的確很“放飛自我”,對員工的約束極少,從上到下都呈現出一種鬆散、散亂的組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