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章 文臣不同意啊


                 待到下午時分,天空仍舊還是陰沉沉的。

  劉健顯得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在謝遷做了一個補充性教學後,便輪到左庶子張升前來充當日講官了。

  張升是成化五年狀元,江西南城人士,歷任翰林修撰、詹事府左贊善、詹事府左諭德,於去年進入太子府擔任日講官。

  跟已經身居要職且強勢的劉健不同,張升則是一個不算太過得志且低調的官員,教學上的態度明顯要謙和許多。

  “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乎勝而已矣。若攻不知守,守不知攻,不惟二其事,抑又二其官。”

  張升並沒有大講治國之道,而是按部就班地向朱祐樘講《武經七書》中的《李衛公問對》,正在講解著軍事中攻守關係。

  相傳《李衛公問對》是由唐初著名軍事家李靖編寫,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李靖討論軍事問題的言論輯錄,所以這一節算得是皇家的軍事課程。

  朱祐樘對兵事有些興趣,特別對於古代的軍事,固而聽得十分的認真。

  不論是要面對即將完成統一蒙古的達延汗,還是要應對全新的海戰局面,這都需要他具備一定的軍事才能。

  朱祐樘聽著聽著突然感到不對勁,不知張升的軍事水準不行,還是張升認為自己的軍事水準拉胯,竟然一直在自己面前照本宣科。

  “太子,你覺得臣講得可夠詳細乎?”張升敏銳地發現今日的太子有點不一樣,當即便好奇地詢問道。

  朱祐樘知道對方這是擔心自己理解不了,便索性直接詢問道:“張師,你認為當今大明誰最擅於統軍?”

  雖然自己這個時期被定為弘治中興,但軍事其實很拉胯,亦是整個大明王朝遭受蒙古次數最多的時期之一。

  僅以弘治元年為例,正月密雲急報,四月遼東遭犯,五月永寧城被洗劫一空,同月韃靼部小王子達延汗帶領部眾到達大同一帶開始挑釁大明。

  文官集團掌控的朝堂通常都是以和為貴,面對達延汗的威脅和洗劫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犧牲邊地安定來換取江南的詩情畫意。

  朱祐樘自然不打算犧牲邊地換太平,更不可能將具備重要軍事價值的河套地區被蒙古佔據,而是要讓大明成為一個軍事強國。

  只是要打造一個軍事強國,除了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外,還需要培養相應的人才,特別是優秀的將領。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今培養軍事人才的黃埔軍校可以往後推移,但現在便要著手物色一些擁有即戰力的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