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十四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

  只是現在的事實上,你花七錢銀根本無法讓商人幫你將十石糧運到九邊的糧倉,但你用一張鹽引便可以。

  究其原因,一張鹽引的價值是在七錢銀之上,而今開中法下的鹽稅收到的“運力”遠超一百二十萬兩。

  雖然不知道為錢將正鹽的鹽引價格定得這麼低,但從大明朝廷的利益出發,自然還得沿用太祖所制定的開中法,以鹽引折銀只會便宜那幫奸商。

  陳坤每答完一道題,臉上都會洋溢彌勒佛般的笑容,只是抬頭看到劉忠作答完畢,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書包閣

  很快地,考試來到了最後一道題目:“京城的鹽價今幾何?”

  這無疑是此次考試最簡單的題目,並不需要複雜的計算,亦不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僅僅只要了解時下生活中食鹽的價格即可。

  只是面對這麼一道如此簡單的題目,剛剛勢如破竹的幾個人,但現在都是紛紛抓耳撓腮起來,一個個顯得滿頭大汗。

  若是到外面隨便逮住一個販夫走卒,必定能夠知道鹽價多少,但現在卻已經難倒在場學富五車的官老爺們。

  大明官員俸祿低,主要是指在洪武年間,但經過文官集團的不懈努力,他們的收入早已經是水漲船高。

  由於太祖朱元璋對官俸加上“遂為永制”,所以歷代的皇帝和官員都不敢動基本工資,但他們在津貼和福利上大做文章。

  以柴薪銀皂隸銀為例,每名月辦柴薪銀一兩,皂隸人數的名額從兩名到十二名不等,即高級官員可以每個月拿到十二兩白銀,閏年加一兩,不經戶部而由兵部和地方布政司籌集。

  除了津貼外,還有來自地方的“冰儆”、“炭儆”和“別儆”,更是封妻廕子不絕,可謂是好處多多。

  至於鹽和茶,早已經由京城的衙門發放,很多官員更是趁機從中大撈好處。“自古百官俸祿之薄,未有如此者”,此話已經不適用當下的大明瞭。

  且不說他們壓根不需要為食鹽擔憂,哪怕真要花錢去買鹽,以他們現在的收入壓根不需要當一回事。

  “交卷!”

  正當其他戶部官員還在抓耳撓腮的時候,廣東司郎中陳坤和廣西司郎中劉忠幾乎在同一時刻舉手示意交卷。

  劉瑾很是意外地望向劉忠和陳坤,便走上前查看,發現兩人果然已經完成答卷。

  他先將劉忠的試卷收下,只是在他收取陳坤試卷的時候,一錠銀子像變戲法般跑到了他的袖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