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二章 弘治要開啟貨幣戰爭


                 本輪米價暴漲,首當其衝自然是吃上頓沒下頓的百姓,但作為民間所認定的流通貨幣白銀同樣是受害者。

  若白銀有其他競爭者還好,但現在正在面臨布票的競爭。

  因米價的持續性上漲,白銀的購買力相對下降,導致白銀正在變相貶值。

  可別小瞧這一種變化,普通的百姓對手裡的貨幣是十分的敏感,這種變化足夠讓很多百姓遠離白銀。

  反觀本輪的布票跟硬通貨棉布一直緊密關聯,現在還可以跟精米變相掛鉤,這便足以秒殺白銀這種貨幣。

  即便白銀再如何稀缺,但不能用來換取大家所需的糧食,亦或者換到的糧食越來越少,那亦不過是一堆無用的金屬。

  雖然布票是比較新的事物,但不僅直接換取大家所需的棉布,而且還能換到所需要的糧食,必將成為大家所心心念唸的新貨幣。

  縱觀華夏的歷史,其實最大的錯誤正是各個王朝都推行銀本位制。

  儘管白銀的價值一度是黃金的兩倍,而本朝白銀的兌換率仍舊高達四比一,但這僅僅是白銀瘋狂貶值的開始。

  從後世白銀和黃金的價值變化,便可以知曉兩者存在的天壤之別。

  且不說黃金跟白銀的價格能差到近百倍,各國都在明令禁止本國黃金外流,反而允許白銀自由流通,兩者對國家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雖然白銀一度接近天然的貨幣屬性,但歷史證明白銀並非天然的貨幣,亦或許不該是大航海時代後的官方貨幣,歸其原因是海外儲量太驚人了。

  除了日本存在大量赤裸在地表的高品質銀礦外,美洲的銀子多到用火車都拉不完,僅僅19世紀最後二十五年的產量便相當於全球幾百年的白銀產量。

  現在大明王朝白銀的稅收只有區區幾百萬兩左右,但到了後面一個朝代,戰敗後的賠款居然是幾億兩。

  後面的朝代的白銀以億來計算,並不是後面那個朝代經濟變強了,而是大量的海外白銀湧進來將華夏的社會財富洗劫了一輪又一輪。

  歸其原因,正是歷代的統治者將白銀推上了王座,最終致使日本和西方列強借助華夏的物資壯大己身。

  《弘治貨幣新例》將是一項重大的舉措,而主要的目標正是要根除白銀本位制,從而避免華夏再度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

  “哈哈……幸好我有布票!”

  “走,咱們一起到皇家錢莊兌換!”

  “嘎嗄……我的布票果然換到精米了!”

  ……

  隨著《弘治貨幣新例》頒佈,手裡擁有布票的百姓先是前往皇家錢莊換票,而後用米票果然在皇家米行換到了精米。

  布票不僅沒有產生貶值,而且能夠輕鬆地從皇家米行那裡得到精米,這個結果導致百姓對布票的信任度大增。

  “咱們手裡的銀子真是越來越不值錢了!”

  “何止不值錢,現在有錢都難買到米糧了!”

  “不管如何,以後咱們都要囤積一些布票以備不時之需!”

  ……

  面對米店告罄而無法買到精米的百姓積怨已久,現在看到可以通過布票來換取米票而得到精米後,頓時紛紛發出了感慨道。

  這個時代的百姓不懂得那麼多的經濟知識,現在意識到白銀不再是那般無往不利,而跟實物綁定的布票顯得更加的誘人。

  正是如此,在弘治朝的引領下,一些根深蒂固的認知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而白銀本位制正在遭受來自朝廷的挑戰。

  朱祐樘雖然貴為大明天子,但並不打算直接站到全社會的對立面,何況朝廷亦需要藉助海外的礦銀充實財政。

  在《弘治貨幣新例》中,還拋出一個重磅的條例:朝廷即將推出面值不等的弘治銀元和銀鈔,不再提倡民間以銀兩交易。

  這個條例進行了補充說明:“弘治銀元面值以一兩、二兩、五兩和十兩鑄銀幣,另於京師試行二兩、五十兩和百兩白銀大鈔。此銀元和銀鈔自鑄造之期起,於兩年後可到皇家錢莊兌換等額純銀綻,吾民可用窯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