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平平無奇文化人 作品

第378章 《海燕》

  可以說璃月人民把一輩子經歷過的大事件都在這段時間經歷完了。種種劇變加持下,整個璃月的生產意願、社會情緒都是有些低迷的,畢竟樂觀的人總是少數的,絕大部分是迷茫。

  換句話說人們看不見以後的路會怎麼走,如此生活幾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蘇均要振奮軍心,說人話便是——給璃月灌雞湯,從而帶動經濟、就業,推進變革、生產。

  這也是為什麼蘇均出現在“圖書館”的原因。所幸激勵人心的文章有很多,蘇均甚至可以不用去特意找,腦海裡隨意回想便能想到好的。

  什麼迅哥兒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慄良平的《一碗清湯蕎麥麵》……以及高爾基的《海燕》。

  想著想著蘇均的手中出現一本書,書封面寫著樸素的幾個文字——《春天的旋律》。

  知道這篇短篇小說的人並不多,不過這篇小說有一個人盡皆知的結尾部分《海燕之歌》,又稱《海燕》。

  《海燕》激勵人心的文字不必多說,凡是讀過此篇散文詩的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而蘇均選擇它自然有很深的考量。

  原本蘇均想搬運的是迅哥兒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但仔細想想這篇文章的針對性太強,並且迅哥兒的筆調一如既往的辛辣,直指當時面臨的戰局。

  所以再三思考之下,還是高爾基的這篇《海燕》具有普適性。換句話說,就是迅哥兒文章的辛辣、晦澀,蘇均怕一些玻璃心的心看完更加絕望,也怕一些人看完文章一個字都沒看懂。

  想來還是《海燕》更直白,直接告訴你“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現在的璃月就需要如此直接的鼓勵、直面“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