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平平無奇文化人 作品

第378章 《海燕》

  話說回來,高爾基就是為了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揭示資產階級自由派的醜惡嘴臉,才根據當時的鬥爭形勢和參加示威的感受寫下了《春天的旋律》,包括其中的《海燕》。

  這麼來看的話,蘇均在璃月社會轉型的時機把這篇散文詩搬過來倒頗有一種命運感,璃月應如海燕直面暴風雨一樣直面“時代的暴風雨”。

  再加上這部作品本身給人的感覺,塑造出一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蘊蓄著激越的情緒和諷刺的筆調。濃郁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氛圍,極其容易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甚至蘇均可以看見《海燕》面世之後,璃月的社會情緒極有可能發生轉變,至少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正如他曾經“搬過來”的迅哥兒筆下的句子——願璃月青年都擺脫冷,只是向上,不必聽暴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份熱,發分光,就令螢般,也可以在暗發點光,不必等候炬。此後如竟沒有炬:我便是唯的光

  確確實實,對於璃月來說,需要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來到了。

  想了很多的蘇均回過神來,他開始提筆寫下,在嶄新的白紙上面寫下: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