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庭 作品

221.第221章 送給老師的禮物

倘若讓安祿山選擇, 安祿山會選擇一個更恰當的時機。

他再發育幾年,將河北之地全部掌握, 最好還能染指河南和河東。而後趁著李隆基那老傢伙老死駕崩,太子李亨和壽安公主李安娘爭奪皇位鬧得不可開交,大唐內政動亂之際悍然起兵,一路往西南而下,打下長安城,甕中捉鱉,把李亨和李安娘都宰了,而後把李唐皇室都殺了,自己再登基稱帝。

可惜時不待他,他左等右等,李隆基一點要死的樣子都沒有, 李安娘發育速度飛快,更糟糕的問題是他的身體這兩年大毛病小毛病不斷。

再不造反,他就要被李隆基和李安娘熬死了!

李隆基就罷了,六七十歲的老東西了,說不準哪一日得個風寒熬不過去就死了。可李安娘才十八歲啊,比他小兒子還小許多, 他恐怕墳頭草都熬到腰高都熬不死李安娘, 只有李安娘熬死他的份。

安祿山覺得老天真不公平, 老天既然讓他一個雜胡生了造反之心,還有了造反的本事,為何就不能再讓他的造反之路再順遂些呢。

不過安祿山轉念一想,如今的時機也不錯。他先前忌憚的王忠嗣被罷了將,還成了連馬背都爬不上去的瘸子,壓制他十幾年的李林甫又死了, 大唐宰相換成了楊國忠那個廢物,李隆基日日沉迷聲色犬馬,被他糊弄的對他深信不疑。

李安娘固然有些棘手,可到底年紀不大底蘊還單薄,又被扔到了劍南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聽說南詔瘴氣重,最好能毒死李安娘。就算毒不死她,也能牽制她幾年,到時候自己趁著她戰況焦急之時在北方造反,揮兵南下,先拿下長安,而後從背後給李安娘一擊,不愁她不死。

再加上朝廷奢靡,對河北之地的賦稅越來越重,去歲河北又遭了旱災,百姓怨言四起,河北世家也對關隴世家不滿已久。

的確是個造反的好時機。

“吩咐下去,儘快囤積糧食,加強訓練,把駐守在平盧邊境的平盧軍都調回范陽。”安祿山目中閃過一絲兇光。

開元二十三年,那是他第一次去長安城,他活了幾十年,從未見過那樣繁華的地方。長安繁華,燈火輝煌,酒肆廟宇遍地都是,東市西市熱鬧無比,美人無數,風裡都帶著香氣,煙柳青青,河水粼粼,萬間宮闕千家樓閣。多好的地方啊,和邊塞一點都不一樣。

邊塞只有漫天的沙塵和比刀子更鋒利的寒風,還有流不盡的血。

先前安祿山一直都以為他想要的東西是富貴,直到天寶元年,他終於有機會踏入大明宮,面見帝王,安祿山才終於知道他想要什麼。

他想要權力,他想要當皇帝。

他不恨長安繁華邊關貧寒,他只恨長安城的主宰不是他。

聽到自家主公終於要開始舉兵,嚴莊和高尚二人都精神一陣,嚴莊是恨李隆基有眼無珠,不用自己,方才讓他不得不跟隨安祿山這樣的粗鄙之人謀逆。高尚則只是單純喜歡造反,有人喜歡金銀,有人喜歡美人,高尚生來就喜歡造反。

“讓咱們手下的探子快些收集軍情,從范陽到長安,這一路上哪處駐軍難纏,哪處防衛不嚴,咱們都得知道。”安祿山催促著。

原本他還有耐心等,可一旦決定了要反,安祿山便一刻都等不得了,恨不得今日便起兵,明日便攻克長安稱帝。

李隆基、李安娘,他一個都不會放過。

李長安離開長安後並未直奔劍南,而是選擇了在洛陽停了幾日而後再南下。

“行賞忠厚之論……”

沈初正拿著一卷書卷,負手在書塾中洋洋灑灑講解。

書塾中一群青年中年各個正襟危坐,面前桌案上攤放著他們寫完的策論。

沈初口若懸河講了半個時辰,這才意猶未盡下課。

一出門,就對上了一張氣鼓鼓的臉。

“真是不得了了,老師現在桃李滿天下,我都排不上號了。”李長安不乏嫉妒道。

沈初帶著李長安往書塾外走,聞言不由無奈:“你都多大了,還吃醋呢。”

“哼哼,我才是老師親學生,老師不管我,反倒去管別人。”李長安理直氣壯。

她認為自己很佔理,天下誰不知道皇家最最霸道,佔有慾最強,大唐公主就合該不講理。

“我哪有不管你。”沈初深知要如何給小老虎順毛,“我又不擅治政,洛陽政務有和政郡主處理,也用不上我,我貿然插手反而是給她添亂。”

“倒不如接著做我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往後這些學子還都要稱呼你一聲師姐,你用起來也放心。”

李長安被順好了毛,又快活了起來。

二人走到了書房,屏蔽左右,沈初便問起了李長安的打算。

“安祿山那邊已經開始加速收購糧食了,他怕是已經不想再等了。”李長安道。

這是她的優勢,經濟和時局息息相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安祿山造反會瞞著其他人,可他收購糧食的動作卻瞞不了人,往年安祿山雖然也一直在收購糧食,可把他每個月收購的糧食數量做成折線圖,可以發現他收購糧食十分有規律。

每年秋收之後糧食價格下跌,安祿山會通過幾個大糧商大肆收購糧食,春冬季節糧食價格上漲,安祿山則會放緩收購糧食。

可如今剛出正月,雪都還沒有化乾淨,正是一年裡面糧價最高的時候,范陽那邊卻一反常態在李長安手下幾個糧商那都下了一筆大單子,甚至都沒有討價還價。李長安手下的糧商遞上來的情報,崔家的糧商坐地起價,范陽那邊也絲毫沒有討價還價,只要有糧食,無論貴賤盡數全收。

思及此處,李長安心裡順帶著給世家記了一筆。

這些大糧商每一個都是背靠世家,普通百姓自己吃的糧食都不夠哪來的多餘糧食往外賣,只有世家土地多人口少,糧倉裡堆滿了糧食,有餘糧往外賣。世家不是傻子,他們不可能猜不到安祿山要幹什麼。

但是他們選擇了漠視,反正王朝死活和他們無關,漢魏晉南北隋唐,這麼多代王朝更迭,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他們依然屹立不倒。只要自己囤積的糧食能高價賣出去就行,至於安祿山為什麼要囤積那麼多糧食,管他呢。

說話間,李明錦也來了,李長安示意她坐下,然後就掏出了輿圖。

這是從那份天下兵馬布防圖上轉印出來的部分輿圖,十分詳細。

“范陽到劍南路途遙遠,一來一回消息要傳遞數月,我不一定能及時收到消息。”李長安皺眉。

除了她和老師們,誰都想不到唐朝內部防衛軍廢物成那樣,安祿山從起兵到攻破洛陽甚至沒用一個月。

一個月,就算只行軍不攻城,從范陽到洛陽也得快馬加鞭才能走到。

就連攻下長安也很快,從安祿山起兵到攻下長安,也就僅用了半年時間,而且那還是靠著封常清、哥舒翰接連死守潼關。如今哥舒翰在隴右好好的,李長安也不打算調他回來送死,長安只會被更快攻破。

“如今洛陽兵強馬壯糧食充足,到時候戰爭一起,李隆基的聖旨老師就只當做沒收到,老師和明錦死守虎牢關就行。”李長安拿出了輿圖,用箭頭示意。

“安祿山攻打不下洛陽,便會選擇另一條路,從太原南下,繞過洛陽,直接抵達潼關。”李長安語速很快。

安祿山雖然人品不太行,但是能坐到如今位置也不是全然沒有本事,他打仗的本事並不弱,甚至還是如今將領中的佼佼者。

從范陽到長安的路線有兩條。其一從范陽南下,打下常山,而後直奔汴州,再往西攻破洛陽、潼關,抵達長安城,這是歷史上安祿山所走的路線。

其二從常山往西南方向攻下太原,而後直接往西南渡過黃河抵達潼關,攻破潼關就是洛陽。這也是有先例可循,唐高祖李淵當初造反走的就是這條路,從太原起兵直下長安。

李長安在地圖上標出了這兩條路線。

“潼關一旦陷落,洛陽就只能死守孤城。安祿山軍會從東西北三個方向攻打洛陽。”李長安道。

潼關未陷,洛陽還能據八關而守,潼關一旦陷落,洛陽就只能死守孤城,等待外援。

“張九齡會盡快調動山南東道的士卒來支援洛陽,到時候我會直接帶著襄陽軍支援洛陽。”李長安把襄陽圈了出來。

“還有王忠嗣,他留在洛陽可惜了,我要把他帶到睢陽。”李長安冷靜佈防著。

王忠嗣是攻將而非守城之將,洛陽有沈初李明錦,還有張巡便夠了,加上王忠嗣也無用。王忠嗣可以放在睢陽,防止安祿山兵進入南方,到時候援兵到了他也可以率軍北上反攻。

至於腿瘸不能騎馬,害,都不是事,只要人活著就能給她打工嘛。

要不是李長安不會召喚鬼魂,她都想把自家祖宗從昭陵喊出來給她打工。

要她說還得是自家鬼用起來放心,論起對大唐的忠誠,李長安相信沒人能比唐太宗更忠誠……

安排完了事情,李長安就開始給自己人畫大餅了。

她拍拍李明錦的肩膀:“明錦,好好幹,到時候姑母發達了,封你當右相。”

李明錦甜甜一笑。

李長安又扭頭看向沈初:老師,好好幹,到時候學生我發達了,就封你……嗯,就送你一座大宅子,左邊那座宅子送給李白,右邊那座宅子送給杜甫,老師你住在李杜中間。

沈初:“……”

此時正在山裡尋仙的詩仙和正在長安謀生的詩聖絲毫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下一任帝王當成了禮物。

“還有顏真卿,我也愛書法。”沈初緩緩道。

李長安樂了,十分大方:“讓顏真卿住老師家後邊,吳道子住老師家前邊。正好還能打造一個大唐文化坊市,一千年後留給後人當個五星級風景區。”

沈初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