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

趙國珍瞠目結舌,震驚看向李長安。

“趙將軍認為有何不妥?”李長安貼心詢問,這個速戰速決的作戰思路是李長安一路上深思熟慮想出來的法子,也和手下幾個將領商量過,只是她手下最能征善戰的將領都被她留在了北方,如今身邊只有一個後來她寫信向王忠嗣討要的蕭臨光能商量一下。

到底適不適合對付南詔,還得和劍南黔中本地的將領商量之後才能確定。

她可是以父為鑑,認真吸取李隆基不懂形式還非要瞎指揮以至於江山都丟了大半的教訓!

不能經驗主義,南北形式不同,她雖然在北方打了幾次仗,但是不能驕傲自滿,還得多聽老將言啊。

趙國珍猶豫了一下:“公主,這似乎有些不妥啊。”

一上來就擒賊先擒王,這麼刺激嗎?

咱們不應該按照步驟,先先辦法止住敗勢,而後再從本地百姓中招募熟悉本地水土的人組成大軍,而後訓練軍隊,慢慢往回打嗎?

“還請趙將軍明說有何處不妥。”李長安十分虛心。

趙國珍委婉道:“您親自帶著三千精銳去太和城抓南詔王,是否有些大材小用?”

這也太激進了吧!

李長安恍然大悟,她猶豫了一下:“將軍倘若想要我帶兵從後方裡應外合也不是不行,只是我先前以為此戰不是必打之戰,想著避免損失……不過既然將軍覺得有必要打一仗揚我大唐威嚴,那咱們就改一改戰略。”

“我直接拿下後方空虛的太和城,把他們王公貴族一網打盡,與將軍裡應外合。”李長安眼中神采飛揚,覺得這個主意也不錯。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啊,她先前怎麼就沒想到這個主意呢。

去都去了,乾脆把王公貴族全抓了,讓他們去敲城門讓南詔軍隊投降多好。

李長安佩服看著趙國珍,這是超越了好幾個朝代的智慧,明堡宗前有古人啊。

趙國珍沉默片刻,轉移了話題:“屬下覺得您去了以後就把南詔王抓了就走挺合適的。”

自己的頂頭上司要帶兵深入敵方腹地擄走敵方君主。

自己的頂頭上司要帶兵深入敵方腹地擄走敵方君主還要把敵方鬧個雞犬不寧甚至反過來帶兵殺個七進七出。

這麼一想,原來的提議居然顯得很保守了。

趙國珍樂觀想著,其實主帥帶頭千里奔襲是大唐的傳統技能了。

李靖滅東突厥就是帶著三千精銳騎兵雪夜奔襲大破突厥王庭,生擒了頡利可汗,東突厥可比南詔強大太多了;侯君集徵高昌也是橫穿兩千裡沙漠千里奔襲,還有蘇定方平西突厥,也是隻帶一萬大軍就敢沿著金山山脈攻打有十幾萬軍隊的西突厥,還有高仙芝百日行軍翻越高原滅小勃律過,本朝封常清也翻山越嶺千里奔襲滅大勃律……

只帶精銳翻山越嶺千里奔襲這是大唐傳統啊。

趙國珍越想越覺得自己先前太保守。呸,都怪沒用的鮮于仲通,跟著沒用的上司久了他都忘了追求刺激才是大唐將領世代流傳的本能了。

趙國珍樂了,甚至有些蠢蠢欲動:“其實屬下也頗為擅長奔襲作戰,不如公主也帶上臣吧。”

“那誰負責正面戰場佯攻牽制兵力?”李長安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趙國珍眼皮都不眨一下就出賣了同僚:“左武衛大將軍何履光沉穩堅毅,能託付重任。”

老何啊,你就老老實實坐鎮後方吧,千里奔襲這種一戰成名的機會還是我跟著壽安公主去吧。

“只是鮮于仲通,他在長安有右相為靠山,公主貿然抓了他……”趙國珍此時也明白了李長安先前為何會抓鮮于仲通。

既然要把南詔王閣羅鳳“請”過來讓他和談,那鮮于仲通這個挑起戰亂的罪魁禍首肯定不能留。

李長安輕蔑道:“楊國忠如今還有其他大事,不必理會他。”

楊國忠的確有要緊之事。

他前段時間派手下人去搜集安祿山和安祿山親朋好友的情報,想著沒問題也要扣安祿山一口黑鍋。

原本楊國忠以為至少要一年半載才能找到給安祿山栽贓造反罪名的機會。

畢竟謀逆之事牽連甚大,楊國忠先前跟著李林甫好的東西沒學會多少,但是關於怎麼汙衊別人造反這事,他還是有那麼一些心得經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