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

這種事情不要想著欺瞞聖人,如倘若全都是謊話,那毫無根基的謊話,很容易被一戳就穿。最好是三分真七分假,當初韋堅和皇甫惟明以及王忠嗣,就是的的確確“交構東宮”,被抓住了真憑實據,這才又被李林甫藉著名頭鬧成了謀逆大事。

上一次他誣賴李林甫,也的確是王鉷之弟私下“妄稱圖讖”在前,這才被他找到了機會亂扣謀反帽子。

儘管只要三分真就行,但是這三分真也不好找。謀逆是何等要命的大事,尋常人避諱不及,哪能這麼容易就跟這事扯上關係。

楊國忠本來以為自己要許久才能揪住安祿山的小辮子。畢竟安祿山和太子李亨的關係一向不好,沒法交構東宮,又是個不通文墨的雜胡,也夠嗆能夠妄稱圖讖,那就得耐心潛伏抓其他小辮子。

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楊國忠派手下去范陽查安祿山逾矩的證據,結果沒用兩個月,雪花一般的證據便擺在了他的案頭上。

一時之間,楊國忠都懵了。

他運氣這麼好嗎?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想汙衊安祿山造反就一下能查出這麼多證據?

但是不看不要緊,細細看完了這些證據之後楊國忠心裡不禁打起了鼓。

私自募兵,囤積糧草,囤積戰馬,在軍中打壓漢將,提拔自己的親信將領,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觸目驚心,隨便哪一條扯出來,都足以給他扣一個大逆不道的帽子了。

一件事還能說巧合,但是這麼多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加起來……楊國忠在心裡嘀咕,這該死的雜胡怎麼好像真跟要造反一樣。

楊國忠被自己這個猜測嚇了一跳。

同時心裡卻也還有些僥倖,這小二十年了,李林甫和他汙衊過這麼多人造反,也沒有一個是真造反啊,總不能這麼巧,這回就真反了吧?

心裡懷著僥倖,可楊國忠的身體卻還是很誠實地走入了興慶宮。

無論安祿山那個雜胡是真造反還是假造反,於情於理,他都該在聖人面前參他一本。

倘若是真造反,那聖人殺了安祿山也不虧,倘若是假造反,那安祿山被他找到了這麼多證據,死了也就只能算安祿山倒黴。

勤政殿內,李隆基聽著楊國忠稟告安祿山造反的罪證面上劃過了一絲不耐煩。

“國忠,朕知道你和安祿山的關係不好。” 李隆基面無表情,語氣中帶著警告的意思,“胡兒對朕忠誠,朕心裡清楚,胡兒這些年為陣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他對朕有用,是大唐忠臣。”

“你莫要因為一己之私便攀扯胡兒。”李隆基坐在高座上,從上往下俯視著楊國忠。

這些年朝中出了這麼多謀逆大案,其中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李隆基也不是一無所知。

論起玩弄權術,李隆基才是這些權臣的祖宗。

先前放任這些事情,只不過是李隆基有意為之罷了。韋堅、皇甫惟明,王忠嗣,杜如鄰,這些人或許沒有謀反,但是他們親近東宮,犯了帝王的忌諱,李林甫陷害他們,符合李隆基的利益,李隆基樂見其成。

至於楊國忠弄出來的王鉷李林甫謀反案,李隆基當時氣憤,可事後也想明白了其中只有幾分是真,多半還是楊國忠為了打壓政敵弄出來的糟心事。只是金口玉言李隆基已經把處置說出來了,就不能再收回去也就罷了。

可安祿山是他的得用臣子,還是一個對自己的皇位毫無威脅的胡人。

李隆基不願意看到楊國忠陷害安祿山。

楊國忠被李隆基噎的兩眼一黑,當即就跪下喊冤:“陛下,這次真不是臣汙衊安祿山,安祿山是當真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啊!”

李隆基一臉不信任,就差明晃晃告訴楊國忠“朕還不知道你的德性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