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 章

七月初十,南詔國歸順大唐,設祭壇,於太和城中立南詔德化碑,願意世代為大唐之臣。

七月十二日,南詔太子鳳迦異領三千南詔騎兵入唐,歸於劍南節度使壽安公主李長安麾下。

七月十五日,李長安領兵返回蜀郡,蜀郡就是益州,劍南道的治所,也是日後李隆基逃難的避難地。

李長安沒有立刻前往北方,一來李隆基還沒有出逃,他對天下依然還有掌控力,自己沒有接到調令就離開治地總歸不太妥帖。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李長安也沒打算等李隆基給她下旨之後再離開劍南道。

最主要的原因是她還有其他事情需要佈置。安史之亂之所以能讓大唐驟然由強變弱當然不是因為只有安祿山一人造反。安史之亂最大的影響是開啟了大唐藩鎮割據。

安祿山攻下長安讓全天下的野心家都看到了大唐的虛弱,紛紛起兵割據一方。

劍南道內部也不安穩,李隆基到了蜀地之後,蜀地軍中首領郭千仞造反,李隆基親自登樓招降,奈何敢造反的人根本不搭理他這個沒用的帝王,最終還是和政公主和駙馬以及寧國公主三人帶兵平定了這場叛亂。

蜀地是大後方,李長安可不想到時候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打仗,結果前線還沒平定,後院先起火。

何況她雖是親生勝過收養的爹就要來蜀郡了,李長安必須先確保給她爹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讓李隆基安心養老,別搞那些她從老師嘴裡聽著都覺得腦血栓的微操了。

進了我的地盤,就老老實實養老吧你!

李長安直接寫了兩張調令,先前的劍南節度副使鮮于仲通死了,正好空出來一個節度副使位置,她便任命趙國珍為劍南節度副使,何履光則接替趙國珍擔任黔中都督。

“主君。”蕭臨光身著一身天青色圓領缺胯袍匆匆走進來,靠近了李長安還能聞到他身上淡淡的薰香味道。

李長安把手中兩份調令遞給蕭臨光:“還要麻煩臨光替我蓋兩個印。”

只有不會用技能的人,沒有用不上的技能。蕭臨光擅長書畫,李長安替他發掘出了這項技能的使用價值,專業對口偽造印跡,俗稱造假。

有品階將領調動按照規矩來說不能是節度使說了算,需要先向朝廷稟告所立何功、其人履歷,經過兵部和吏部審核之後才能派發委任狀升遷官員,甚至品階高者還需要帝王親自審核是否任職升遷。

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獎賞臣子是帝王才能做的事情,其他人沾染這個權力就是謀逆。

不過這事也不是李長安開的先河,安祿山上次去長安把李隆基哄舒服了,李隆基給了安祿山一批空白委任狀,安祿山回到范陽以後一口氣封了好幾十個將軍,把自己人推到了機要位置上,徹底掌握了范陽軍和平盧軍。

有時候李長安真心實意覺得安祿山這個胡兒才是李隆基的親兒子,要不然都說不明白李隆基為何要做這麼多有利於安祿山謀反的事。

帝王權柄, 是李隆基先動手分給了旁人, 如今也就不能怪她要插一手了。

李長安低下頭接著批閱奏疏,蕭臨光則乖乖抱來自己的造假箱子,在李長安右手邊的桌案上一頓搗鼓,給這兩份委任狀“蓋章”。

她接下來至少要花費半個月時間整頓劍南軍,把劍南道這個大後方梳理開。先將隨著自己奔襲南詔的三千精銳打散混入三萬劍南軍中,其中立下功勞的一部分將士則晉升為伍長什長,代替先前沒有立下功勞的那些基層兵官,這三千精銳士卒隨她一起翻過山趟過河,一起攻入太和城活捉南詔王,又是她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些人就是她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