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 章

一堆如狼似虎的將士頓時衝了上去,三下五除一就把幾個宦官都制住了。

“咱們乃是陛下親派……唔!”不住掙扎的宦官被士卒捂住了嘴,毫無反抗之力的被拖了下去。

封常清看著沈初欲言又止。

“沈某管轄不嚴,讓礦場裡的犯人跑了出來,衝撞了將軍,還請將軍見諒。”沈初面色不改拱拱手,“封將軍快入府吧,莫耽誤了軍機大事。”

沈初語氣依然溫潤,封常清卻不禁打了個顫,也不敢提出什麼反駁之語,只能胡亂點點頭,躡手躡腳走入了官邸內。

至於這幾個穿著宦官服飾手中還拿著聖旨的“礦場逃犯”,就當他今日沒見過他們得了。

封常清破罐子破摔,樂觀想,反正他也已經上了壽安公主的賊船下不去了,換個角度想,只要壽安公主日後成了聖人,四捨五入他聽壽安公主的話就是聽聖人的話,不算違抗聖旨,他依然是大唐的忠臣。

封常清給高仙芝寫信,勸高仙芝退守潼關,十分詳細寫明瞭安祿山軍之殘暴和自己這邊軍隊之無用。

【……願大夫告知陛下,無輕此賊,則社稷安。】

封常清最後還是提筆寫下了最後一句話。

他低頭看著這一行字,手指緊緊攥著毛筆,再三猶豫,多次提筆想把這句話劃掉,最後還是留下了這句話。

封常清不懂帝王之心,可他懂兵法。

放著虎牢關、潼關這樣的天下險關不守而率素未訓習過的烏合之徒出城迎敵,不是他和高仙芝的意願,而是帝王的意願。輕視反賊之人,也不是將軍, 而是帝王。

偏偏這位帝王還頗為自以為是, 總是指揮將帥作戰,覺得安祿山叛軍一碰就碎。

封常清深深嘆了口氣,終於意識到了有一個會領兵打仗的頂頭上司的好處了。人家壽安公主,自己知兵,就很利索讓洛陽軍死守洛陽不出城迎戰嘛,還早早就屯好了糧食和裝備,耗也能耗死叛軍。

再看看三番五次催促出戰的聖人。

封常清恨不得指著李隆基的鼻子勸誡他,你行你上啊,你不行就老實窩在皇宮讓將軍自己決斷該打該守!

一封密信很快便到了正在陝郡準備迎敵的高仙芝手上。

高仙芝坐在帳中,把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

過了許久,高仙芝才長嘆一口氣,喃喃道:“封一啊,你這是給我送了個大難題啊。”

他低下頭,面前的桌案上擺著一份從長安城來的手諭。

命他迎敵。

高仙芝糾結了許久,最終還是咬咬牙起身快步走出主帳,吩咐左右:“傳本帥帥令,左右諸軍全部拔營退守潼關。”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到潼關後他自會親自寫奏疏向聖人請罪。

“咱家可記著聖人不是這麼命令咱們的啊~”

一道陰惻惻的聲音響起,高仙之皺眉扭頭看一下身穿監軍服飾的宦官邊令誠。

邊令誠是聖人派來的監軍,高仙芝素來不喜他,先前他帶兵出征小勃律國,邊令誠至連雲堡便不敢再深入,膽小如鼠至極,還曾多次向他索賄,都被高仙芝拒絕了,一人不合已久。

“本將是主帥,該如何對敵,本將說了算。”高仙芝淡淡道,不搭理邊令誠便轉身離去。

邊令誠站在原地看著高仙芝日離去的背影,面上露出了陰惻惻的神情,他一甩衣袖,低聲道:“等咱入宮見了聖人……”

封常清得知高仙芝已率軍退守潼關後,終於鬆了一口氣。

他問過了沈先生之後還把壽安公主留下的那本壽安公主與張巡合著的《守城是第一藝術》指導書連同信一起送給了高仙芝。

以前都是他們帶兵去攻打別人,打仗的經驗他們很充足,守城的經驗卻著實沒有多少,不過有了壽安公主留下的指導書再加上潼關地勢險要,高將軍必然能夠守住潼關。

“李一十九,我找你找的好苦啊!”

李長安帳中竄進來一個風塵僕僕的李白。

李白進了主帳便十分自來熟的自顧自找了個座位坐下,端起水壺也不用杯子,直接十分沒形象的對著壺嘴往嘴裡灌水。

一壺涼水咕嚕咕嚕進了肚子,李白抬起袖子豪邁擦乾淨嘴,這才看向李長安:“我一路從范陽趕到長安,壽安公主府的人說你去了劍南,我又從長安趕到蜀郡,到那兒以後又得知你往襄陽來了……緊趕慢趕終於在襄陽趕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