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紅湯 作品

第 319 章 棉被做成





*




九月初四的中午,隋玉和隋良一前一後進城,二人餓極了,進城先去城內的油茶鋪子買兩碗油茶填肚子,落座就聽到有人在談城北的棉花。




“玉掌櫃?”一個乾瘦的男人走到長桌對面,問:“是玉掌櫃吧?我姓王,是當地的農監。”




隋玉了悟,她看了看碗裡的油茶,說:“等我一會兒,待會兒我們去我的客舍聊。”




“沒事,我在城門口等你五日了,不缺這一會兒,你慢用。”王農監走出油茶鋪子,站外面等著。




隋玉和隋良三兩口吃完油茶,付了錢,二人走出去。




王農監牽的有毛驢,為了照顧毛驢慢悠悠的步子,隋玉和隋良牽著駱駝和馬走路。




走出城再往北,走過麥地和黍米地,遠遠就能看見棉花地了。




早上還沒出太陽的時候,僕婦們就來摘過一遭棉花,經過半天的日曬,地裡只有零星的棉桃又裂開口子,雪白的絮子在枝葉間很是顯眼。




農監目光熾熱地看著,問:“這東西真的還能織布?”




“可以,棉線已經搓出來了,過些日子就可以織布,織機我也買了。”隋玉回答,“等我把棉布織出來,棉被做出來,你就準備上書給朝廷,再把棉種和棉布棉被獻給朝廷。”




“能不能在十天之內做出兩床棉被和兩尺棉布?我打算趕在下雪前帶著棉被棉布以及棉種親自進京。”農監擔心棉被運送的過程會出岔子,打算親自走一趟,“我在長安有師友,可以直接把棉布棉被和棉種送到大司農的案桌上。”




隋玉想了想,九月中旬離開敦煌,冬天路難行,進京可能要到臘月了,路上若是再耽誤一下,明年開年了可能才把棉種的消息送到皇上眼前。有洪池嶺上的雪山擋著,朝廷來使抵達敦煌時最早是在三月中旬,那時她的棉種都種下了。




“好。”她一口答應,“路上天冷,我給農監準備一身棉衣。”




農監道聲謝,說:“你這裡要是缺人手,你儘管開口,缺人缺物我去給你尋。”




隋玉笑了,說:“那我就不客氣了,我這裡織布的人手少,棉線搓出來了,你拿走讓城內的織布坊張羅,關於染色和織法,織布坊更擅長。”




農監一口應下。




說著話,三人到了客舍,客舍前的空地上曬著今早摘回來的棉花,大壯坐在樹下守著。




兩隻大黑狗睡懵了,人走近,它們才醒過來,腿還睡麻了,起身迎接主人的時候一瘸一拐,嚇得隋良以為誰把它們打瘸了。




僕婦們在第二進




客舍的倉房裡絞棉線,五臺織機都用上了,走進客舍就聽到織機的咯吱咯吱聲。




隋玉敲了下門,她進去說:“怎麼在倉房絞線?倉房光線不好,傷眼睛。”




“倉房涼快。”僕婦說,“您剛回來啊?”




“對,絞多少線了?”




“都在隔壁倉房放著,鑰匙在大人手上。”




隋玉又出去,走前交代:“我讓人把茶舍的門打開,你們把織機搬進茶舍,絞棉籽絞棉線的時候在茶舍里弄,光線暗了就點油盞。”




趙西平聽到聲已經出來了,他看見農監,又看隋玉從第二進客舍出來,他進屋拿上鑰匙去開門。




“有一百斤(漢代斤兩)棉線了,應該是能織一匹布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