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明朝各史書是怎麼書寫朱元璋身世的?


  明朝各史書是怎麼書寫朱元璋身世的?

  朱元璋身世之謎: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明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在明代徐禎卿的《翦勝野聞》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這樣記載的: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其地就在現在江蘇省南京市境內,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按照記載,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陳氏,生了三個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後,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長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這個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後,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這個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這一輩,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別為五一、五四。

  這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親。

  搞笑,這幾代人真是年初一,年初二,年初五,年初十,還有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湊的還挺不錯。

  元朝初年,朱家在金陵句容,屬於淘金戶籍,按規定應該為官府淘金納稅。但當地並不出產黃金,朱家要到別處買金向官府交納賦稅。朱初一為官府賦役所困,便捨棄田廬,帶著兩個孩子遷到泗州盱眙縣,就是現在江蘇省淮河岸邊的盱眙縣。朱初一在盱眙曾經置田置產,但朱初一死後家境日益敗落,竟至無法為生。朱五一、朱五四兄弟二人就流落到五河,不久,五一帶著全家遷到濠州鍾離縣東鄉(今安徽省鳳陽縣境內)落戶;五四一家則流落到靈璧、虹縣,後來也追隨五一到了鍾離東鄉。

  朱五一娶劉氏,在盱眙生有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五四娶陳氏,在盱眙生有朱重四和一女。到了鍾離後,朱五一又生了朱重五,朱五四在靈璧又生了朱重六,在虹縣生了朱重七和一個女兒。

  朱五四遷往鍾離之東鄉後,又生了一個兒子,按排行叫做朱重八,這就是朱元璋,其時在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按照公曆推算,是公元1328年10月21日。窮人家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出生,添丁進口只會使生計更困難。可以想象,當時朱元璋的出生不會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太多喜悅,但是,因為後來成了皇帝,朱元璋本來平淡無奇的出身卻由後人附會出許多靈異來——

  一本叫做《天潢玉牒》的書是這樣講的:在朱元璋還沒出生時,有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在麥場坐著,這時候從西北方向來了一個道士,長著長鬍子,頭戴簪冠,身穿紅服,手拿象簡。道士坐在麥場中,用象簡在手中撥弄白丸。陳氏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