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皇室倫理醜聞


  一個做父親的,竟然希望兒子快點死掉,可見父親對兒子情斷義絕之甚。《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講述了清朝一個皇室家庭的軼事,讓人讀後感嘆不已。

  故事裡的父親是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奕一生,在政治舞臺上經歷幾番大起大落,而他在家庭生活中更是經歷了太多的身心交瘁。他有4個兒子:長子載澂、次子載瀅、三子載濬、四子載潢。其三、四兩子俱幼殤,長子載澂襲貝勒,然而成年後胡作非為。

  載澂(1858-1885),生於咸豐八年,同治元年(1862)進封為貝勒,同治十二年再加郡王銜頭。這個“官二代”一點兒不爭氣,史書上給他的評價皆是“淫惡不法”、“年少縱慾”、“狂淫無度”之類。做父親的奕拿他沒有一點兒辦法,最終落到父子情義斷絕的地步。

  光緒十一年(1885年),載澂患病,奕不憂反喜,竟日盼其死。雖然表面上“延醫吃藥,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日久病重,家裡人報告奕,奕說:“孤念父子一場,還是為他送終吧。”奕走入載澂臥室,見他側身而臥,氣如遊絲。渾身黑皺綢衣褲,上用白絲線繡滿蜘蛛。奕不看則已,一看大怒,呵道:“就這一身匪衣,也該早死了!”說罷,掉頭而去。載澂很快氣絕身亡,年僅二十八歲。

  讓父親痛恨自己兒子的醜劇源頭是如何呢?

  是這樣一件事情。《清朝野史大觀·清宮述聞》中記載,某年夏天,載澂率一幫惡少遊什剎海。在岸邊品茶時,見鄰座有一妖豔婦人,獨坐無偶,向他頻丟媚眼。好像似曾相識,而欲言又止。載澂性喜沾花惹草,派手下購蓮蓬一束相贈,並對她說:“這是大爺所贈,想與你相會,可以嗎?”婦人答道:“我家人雜,很不方便,請大爺選個地方吧。”載澂聞之大喜,於是把她邀到一家酒樓密室相會,“從此為云為雨”。有意思的是,兩人相好日久,婦人知其為載澂,載澂卻不知婦人姓甚名誰。